第74章(2/3)
什么是管理干部学院呢,这又是一个新鲜名词了。原来这几年,为了改变十年浩劫后百废待兴的局面,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除了加强直属的高等学校建设外,一些国家部委以及有关单位,为了提高本系统内现有干部的管理水平和职工的素质,建立了各自所属的高等学校。
比如他们清水县属于宏罗市,宏罗市就有自己的宏罗市管理干部学院,专门为宏罗市自己的管理干部开设的。
本来童韵只是一个公社会计,她按说还没资格上这种学校的,可是县委里这不是觉得她是个人才么,就这样把她的名字给报上去了。
这个消息传来,顾家人真是喜上加喜,顾老太高兴得都合不拢嘴。
“这个管理干部学院,我听说不比那些大学差,上这个学校,意思是县委里要重点培养呢!”
“对对对,我听说从这里面出来,以后就能升官了!估计得调到县里去。”陈胜利一叠声的赞同。
可怜他陈胜利熬啊熬的,终于被提拔到公社里去了,不当这个大队长了。
至于新上任的大队长是谁,谁也没想到,竟然落到了顾建军身上。
蜜芽儿听说了自己娘要去市里读书的这个消息,自然也是为自己娘高兴。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参加高考是一条路,被县委派过去干部管理学院深造那又是一条路,没准娘自己好好干,还能当个官呢!
那些上了大学的,后面也未必就比自己娘发展得好。
大学毕业后包分配,一般也就是分配个部门任劳任怨地干,真做出出色成绩得并不多,关键还是人自己,只要能耐,在这个80年代,干啥都能做出一番成就。
这还说得包分配,万一再晚几年,不包分配了,大学毕业还得自己找工作,进企业。
现在的人对于大学的向往还是来自于国家的铁饭碗商品粮的向往,但所有这一切过几年都将被颠覆。
比起来,自己娘被重点提拔青年女干部这条路,比许多大学毕业生要好多了。
这么一想,她真是打心眼里替自己娘高兴。
毕竟当干部,上管理干部学院,这就是上了一个更高的新平台,反正距离在农村里当农民越来越远了。
至于自己爹……蜜芽儿叹了口气。
她真是佩服自己娘的不离不弃,以及自己爹的淡定和好运气。
爹怕是当世的许仙了吧,他上辈子一定拯救了被屠户抓住的白蛇了。
送走了前去市里学习的娘,这边蜜芽儿多少有些不适应,正觉得无聊,忽而间又一个消息传来。
改革了!
1978年12月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而中国的对内改革自然是先从农村开始,一时之间,全国各地小规模地开始了“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中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最为知名。当年实行分田到户后,小岗村打谷场上一片金黄,经计量,当年粮食总产量66吨,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
这个消息,瞬间振奋全国,让所有的人为之眼前一亮。
而顾建军在报纸上看到了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例子后,心里也是激动,一夜没睡觉,最后天还没亮就跑到正屋敲顾老太的门。
“娘,咱们大北庄,也得试试这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顾老太正睡得香呢,突然被儿子吵醒了,气得直接骂了句:“这是发癔症呢,回去睡觉去!”
顾建军一愣,之后蔫了,回去睡觉了。
他因为一夜没睡,以至于凌晨时候睡着后,早上就没能起来,在炕头上呼噜呼噜睡得香甜。
当天早上大家伙一起吃早饭,顾老太见顾建军不见人影,也是纳闷,问陈秀云:“咋啦这是,怎么不见起来了,不像他啊。”
要知道自打顾建军当了生产大队长,那真是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心扑到工作上。
怎么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顾建军这大队长竟然开始睡懒觉了?
“这不是为了那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吗,一夜没睡,都在琢磨了。”
“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为顾建军一夜的唠叨,现在陈秀云已经记住这一个复杂有啰嗦的名字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啥意思?”顾老太来劲了:“讲啥的?”
陈秀云哪知道呢,她一想,也是愣了,之后便问顾老太了。
“娘,今早建军不是娶你屋里和你说这事儿被你骂回来了吗?”
“我骂他?”顾老太一脸懵,发生过这种事吗,她怎么不知道?
陈秀云也是不明白了,心说明摆着的事,大家伙都听到了,老太太竟然当没这回事?不过细想一下她也明白了,这肯定是睡迷糊着呢。
“没啥没啥……”既然老太太不知道,陈秀云也就不提了;“我这就把建军叫来,给你老好好讲讲。”
于是可怜的顾建军被从被窝里提搂出来了,一脸朦胧眼睛糊着眼屎的他被要求好好讲讲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顾建军有一瞬间的懵,懵过之后,他顿时醒悟过来,开始给自己娘讲起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说要包干到户,比如说咱们可以按照家庭为份额,从生产队里承包田地,承包后要向国家缴纳农业税,要向集体上缴公积金和公益金,除了上缴的这些,其他都归咱们自己所有。说白了就是,你干得好收得多,那就全归自己,没人抢你的,也没人眼红你的!”
“以前咱都集体劳动,按工分来分粮食,可是实际上出工不出力混工分的现象很多,这就导致咱们看上去有那么多人干活,可是地里的草还是长,庄稼还是伺弄不好。这就是人家报纸上说的大锅饭!”
顾老太一听,顿时眼前亮了:“包干到户,责任承包,这个好啊!那些懒汉懒婆娘要哭了,好好干活卖力气的这下子得乐死了!”
顾建军连连点头:“说的是呢,好好干活的就得多得粮食,不好好干活的活该挨饿,这就是现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啊!”
顾老太一拍大腿:“好好好,咱们大队也得赶紧搞这个!”
顾建军兴奋了;“娘,我就说嘛,我正打算今天去公社里找胜利,这不是先和你商量下么。”
顾老太比儿子还急:“商量啥,赶紧的,去找胜利,怎么也得赶紧把这个包干到户搞起来!”
于是大北庄轰轰烈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搞起来了,这下子可是几家欢笑几家愁,有人觉得正中下怀,从此后卖命干活,干了就是自己的,庄稼地几乎等于是自己的,多收了粮食是自己的,人生有奔头了,从此要好好卖命了。也有的却是愁眉惨淡,不会伺弄庄稼怎么办,不愿意出力干活怎么办?
这其中最愁是刘美娟:“我家国栋他劲儿小,没力气,你们说这可咋办啊?”
她这么到处一哭诉,人家就赶紧躲着了。
谁有空搭理她啊,自己庄稼地里的草也得锄了,可不能让草抢了自己庄稼的好肥料,种出来粮食那可都是自己的口粮啊!
最后刘美娟看看这形势,也没法哭诉了,得,回家扛起锄头,干啥?干活去啊!
就在这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中,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80年,大北庄的打麦场上金黄的麦穗堆成山,轧出来的麦子产量比往年多了三倍。
大家伙吓得咂舌头,回头拨拉着小算盘算一算,留出要给生产大队的,留出要给国家上缴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这么一算,好多人家都高兴得哭了:“白面馍馍,真得可以吃白面馍馍了!”
也有的人几乎承受不住这种兴奋,高兴得围着打麦场转了好几圈。
更有的,夜里不睡觉在那里打麦子,赶紧抢收啊,那都是自己家的麦子啊!
这么一场大丰收,可算是把这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落实了,如果说之前还有人质疑的话,那现在大家伙只有偷乐的份。
顾老太家自然是大丰收,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家里人口多,粮食打得多,都不够地儿放了,只打算着把家后头那边地儿看看也盖成房子,专门存放粮食!
没地儿放粮食,这也是一种烦恼,幸福的烦恼,甜滋滋的烦恼。
而除了粮食大丰收,顾老太当然最得意的是听别人夸奖自己。
“你家建党了不起,去北京上大学了啊!”
“你家童韵真能耐,都是管理干部学院的学生了,这以后出来老鼻子厉害了。”
当然夸来夸去的,最后还是落到了顾建军身上,毕竟这才是最让大家伙得实惠的。
“这次多亏了你家建军,他弄的这个包干到户,可是让我家吃上白面馍馍了!昨天我还做了一顿白面疙瘩汤,真好喝啊!”
每逢这种时候,顾老太总免不了谦虚几句:“没啥,没啥,这都是不成器的,不成器的!”
这还不成器?人比人可真是气死人啊!
而就在这一片丰收的喜悦这种,顾建国却在琢磨着一件大家都意想不到的大事。
原来现在大家伙丰收了,有的存着粮食吃白面馍馍,也有的会过日子,就卖掉一部分麦子和棉花,换了钱打算盖房子。毕竟这些年家里房子都没盖过,老房子破旧了,或者说家里孩子要结婚了没房子住。
再或者,比如像顾家这样,一大家子那么多人,根本不够住了,也得盖房子。
还有的,大家族开始分家了,兄弟几个一分家,更得各自盖房子了。
这么一来,农村里盖房子的就特多。
盖房子需要砖啊,砖从哪里来,那就是得去砖厂买。
大北庄外原本有一个砖窑,是那种圆形独门的砖窑,就是俗称的马蹄窑。这种马蹄窑是在窑顶上放几个大水缸来烧造青砖。这种马蹄窑可是历史悠久了,几百年前就用来烧青砖烧陶瓷器,烧出来的东西好是好,可问题就是烧造的时间特别长,一次烧窑需要差不多一个月。
你说大家伙都想买砖头来盖房子,毕竟现在年头好了,总不能盖完全的土坯房吧?总得里面放一层砖头,这样子才结实耐用。
至于你说什么只有百年的泥屋没有百年的砖房,那就是你自己不舍得还非得说人家葡萄酸了。
其实顾建国开始关注这个问题还是因为蜜芽儿现在大了,你说一个十一岁的女孩子了,还和父母一个炕上睡,实在是不好。可是家里没房子啊,没房子咋能分开睡呢?
没房子就得建房子,建房子就需要转。
兜来转去,顾建国了解到了这青砖不好买到,一个月烧出来一次,哪可能抢到呢?
这么一来,顾建国心里就有了想法。
想法犹如种子落在顾建国心里,需要合适的土壤才能生根发芽。
而就在这一年,蜜芽儿从广播里听到了一个消息,她第一时间转达给了自己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