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222章 全面狂热(1/2)

“星落之城”

,4.

18分。

来自蓝夏电影节官方场刊的评价,一鼓作气将电影的赞誉狂潮推向全新高度,全面引爆蓝夏的狂热。

和江士奇一样,尽管人们已经做好心理准备,迎接一部杰作,等待陆潜再次延续“不败光环”

的奇迹;然而,他们还是低估这股热潮的疯狂程度,于是,一个两个就被滚滚热浪直接掀翻,大脑轰鸣一片。

嗡…… 社交网络,直接炸了,轰轰烈烈地轰动过后,所有嘈杂与热浪就演变为一阵轰鸣,在耳边持续萦绕。

但这依旧不是全部。

电影节上,除了官方场刊之外,另外还有不同影评人组织、不同地区影迷组织的场刊,令人眼花缭乱。

三大电影节全部都不例外,某种程度上,这可以看作是影迷观点百花齐放的积极反应,毕竟每个人的感受与审美都不同,哪怕是同一部作品,所有人都认同是佳作/烂片,但具体感受也有细微的差异。

在官方场刊外,当地最权威也最专业的电影杂志主编们完成的打分场刊,往往被认为是最权威的。

在安桥,那就是“银幕”

;在蔚海,则是“电影手册”

;来到蓝夏,“视听”

则当仁不让。

“视听”

杂志,一共七位主编,每年都会出席蓝夏电影节,然后给予自己的评分,仅供影迷参考所用。

和“银幕”

、“电影手册”

一样,“视听”

的评价更加专业也更加苛刻,但他们从来不拘一格,不会限制自己的喜好,商业电影、艺术电影,爆米花大片、实验艺术,恶搞喜剧、先锋艺术,全面一网打尽。

所以,在他们每年的不同评选榜单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普罗大众喜欢的商业大片,也可以看到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的艺术电影,这些榜单往往像是怪味豆,哪怕是最忠实的读者也不见得能够全部接受。

就好像今年蓝夏。

“视听”

的场刊评分并不局限于主竞赛,而是所有电影全部纳入评选候补,只要超过四位主编观看了电影,评分就能够上榜。

目前,“视听”

场刊评分的前三甲分别是“抵达”

、“血战云岭”

和“夜行动物”

—— 顺带一提,“离开的女人”

高居第四,欧阳娜涟主演的“女士”

则是第五。

也就是说,官方场刊最高分的“杰出公民”

在这份榜单里甚至没有能够进入前五。

从这里就能够看出来,“视听”

非常重视镜头语言和视听体验,正如杂志名称一样,所以他们对侧重剧本和表演的“杰出公民”

一点都不感冒,所有赞誉好评全部都凝聚在展现导演调度和掌控能力的作品上。

“抵达”

,4.

03分,并且有两位主编给予金鸢奖的肯定。

这就是“视听”

的最高评分,并且从电影节第二天一路延续到第八天,始终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能够取代这部作品的位置,这也是当地观众热情居高不下的原因,比起官方场刊来说,他们更信任这份场刊。

一直到—— “星落之城”

登场。

七位主编,三位给予金鸢奖的最高肯定,并且以4.

33的场刊评分完成超越,成为今年的“视听”

最高分。

数字,最为直观,一目了然,一下就能够感受到,“星落之城”

在这本挑剔而专业的杂志得到了至高评价,甚至比官方场刊还要更加疯狂,一片欢呼与惊叹之中,让观众深深感受到主编们的狂热和激动。

短短一个晚上,“视听”

杂志就产出了两篇专稿影评—— 一种纯粹的快乐,一种纯粹的享受,又再次感受到了电影的美好。

不仅是观众们,杂志主编们也找回了赤子之心。

此时,再回首看看“电影手册”

影评人贺韶光的评论,也就没有那么惊世骇俗了,“视听”

主编们要疯狂多了。

方方面面都在证明一件事: 陆潜,确实完成了脱胎换骨。

谁能够想到,“星落之城”

居然成为了陆潜登堂入室的大师之作?

惊呆。

与此同时,正是因为“星落之城”

引爆整个蓝夏,昨天傍晚首映的另外一部主竞赛作品就这样销声匿迹。

“那些人”

,仿佛没有人记得这部作品上映,被遗忘得非常彻底。

尽管如此,作品还是出现在了官方场刊上—— 两星。

叉。

一星。

一星。

叉。

叉。

也就是说,官方场刊的十一位影评人,只有六位观看了这部作品,其中还有三个人拒绝给予评分。

糟糕,糟糕透顶,甚至可能是今年蓝夏的第一枚哑弹,就连吐槽都懒得。

最终,因为评分数字太少,所以官方场刊并没有统计分数。

这也是…… 一言难尽。

一时之间,人们很难准确分辨,这是一个纯粹意外,“那些人”

正面撞上今年蓝夏的最大爆款而被埋没;亦或者是来自黎世宽的精心安排,以至于“那些人”

成为炮灰沦为背景,越发衬托出“星落之城”

的出色。

但是,就连这一点,也没有人讨论,因为“那些人”

的热度着实太低,一点水花都没有,转眼就消失了。

激动。

亢奋。

雀跃。

幸福。

种种情绪在脑海里汹涌着,但转眼,江士奇就冷静了下来—— 所以,这是否意味着“星落之城”

即将登顶金鸢奖?

不。

当然不。

首先,电影节评审团制度也就注定了,官方场刊和观众喜好不代表奖项走势,如果“那些人”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