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八章 君王死社稷(1/2)

半月之后,一封战报再次传进京城。

此刻,金銮殿上气氛无比沉闷,诸位大臣不再出声。

此次送来的战报实在是令人心惊,没有人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大明真的败了,败的很惨。

鞑靼围点打援,以骑兵先后击败了两批向大同镇增援的军队,第一批,是宣府镇的三万人马,第二批是固原镇的四万人马。

全都无一例外的惨败。

在骑兵上,没有人是鞑靼的对手。

现在不是大明的开国之时,武备废弛,大明的骑兵队伍,早已衰落。

现在,有一个重要问题需要面对,这大同镇,救还是不救?

大明该派谁去救。

经此一战,九边重镇,要么就是被打垮,要么就是离得太远,无法支援。

现在,他们已经失去了进攻的能力,仅仅只能自保,谁都不敢冒然出击。

“诸位爱卿,现在,朝廷该如何应对。”

太后虽然面不改色,但实际上,她已经有些慌乱了。

就算是先帝在位,也没遇到过这样的战事。

这是先帝留下来的烂摊子,现在轮到他们来承受。

而现在,她只是太后,皇帝才四岁。

难道大明的领土要在她手上丢掉?

不,不可能。

这样,她有何面目去面对大明的列祖列宗?

她下意识摇摇头。

“微臣认为,朝廷应该再派大军出征,救援大同镇。”

头发花白,面色枯槁的首辅说道,这些日子,边疆的战事让他苍老了不少。

“老大人所言即是,那该派谁去?

又该出多少兵马?”

兵部尚书出列反问道。

此话一出,顿时议论纷纷。

该派谁去呢?

对此,李玄常并没有参与发表意见。

这次长城为什么一夕之间就被攻破,他比谁都清楚。

兵员亏空,军械缺乏,粮食短缺都是原因之一。

最重要的是,朝廷根本不重视这些, 九边的将军们早已发来了警示,但他们视而不见,而且还拖欠了军用物资。

据最新的线报,他还知道,这次朝廷的军粮已经被人偷换成发霉的陈粮。

也就是说,大同镇的士兵们撑不了多久。

“微臣认为,英国公可以担此大任。”

首辅上前道。

“启禀陛下,英国公前些日子感染风寒,还在家中养病,已经许久没有上朝。”

另一位文党的阁臣回禀。

这就尴尬了,朝廷够分量的将军似乎是真没有。

与他们的父皇不同,先帝在位,对外以守为主。

然后又为了充盈国库,变法了。

变完之后,国家是有钱了,然后九边重镇也拉胯了,战斗力逐年下降,所以才有了今天这个结果。

所以,一样的配备,现在明军打不赢了。

现在,战事失利,这帮文官全都说不出话了。

平时振振有词,现在,鸦雀无声。

但,必须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

“陛下,微臣请求出战!”

群臣顿时哗然,这个时候居然有人站出来,谁这么有勇气?

要是不能解眼下的困局,可是要转眼一看,不是别人,正是铁胆神侯。

“神侯固然是勇武,但带兵打仗不是儿戏。

依老臣看,还是调集九边其他的军队,围而歼之。”

兵部尚书略微不屑的看了他一眼。

难道堂堂圣人子弟会不知兵?

还需要你来上,把我们兵部的面子搁哪了?

“臣附议,神侯虽有天下第一高手之名,但战场上刀剑无眼。

微臣怕到时候非但解不了大同镇的困局,神侯也会陷进去,土木堡旧事重演,不得不防啊。”

另一位兵部侍郎附和道。

这件事在他们几人心里,还是让那帮武夫自己解决就好。

朝廷派人前去,难免会查出这件事。

所以,他们才百般阻挠。

李玄常笑了,他不去,朝廷恐怕没人敢去。

要是不去的话,之前所做的安排可就白费了。

“既然如此,本侯想请问各位大人,朝廷派谁去才好?

鞑靼在边镇肆虐,无数百姓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要是不尽快解决,今年,朝廷的边疆怕是不会平稳。”

“这?”

事情又回到了原点,谁敢去接手这个烂摊子?

他们这些人一边想捂盖子,一边想解决鞑靼,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既然没有人,还不如死马当活马医。

微臣请战!

这大明朝还是要靠我们老朱家,本侯羞于你们为伍 。

永乐先祖曾留下祖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天子尚且年幼,那就由本侯代劳,先帝令我创立护龙山庄,不正是要我护卫大明的江山吗?”

“你们不敢去,本侯去!”

一席话语,掷地有声!

“好,神侯既然请战,老夫当然支持。

但有言再先,鞑靼的事不解决,神侯不能回来。”

当日密会几人中的那个阁臣冷着脸,寒声道。

其他几人面面相觑,但看到她不容置喙的眼神,终究没说什么。

有一个内阁辅臣背书,其他人也不好反对。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有人愿意顶雷,他们求之不得。

太后端坐皇位,小皇帝早已沉沉睡去。

见到下面终于有了结果,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眸光再次转到李玄常身上,她心中大为感动。

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臣,神侯果然忠肝义胆,是大明的国之柱石,先帝果真料事如神,他们孤儿寡母终于找到了依靠。

“就依你所言。”

太后红唇轻启,清幽的声音在殿上回响。

目光在李玄常身上转动,妩媚的眼眸带着几丝火热。

“此次出征,就以神侯为帅。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