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不寂寞(2/2)
这样南来北往的货也加快流通,粮草运输也快。
你瞅瞅,你们从庐州到亳州带着辎重走的那个慢啊!”
陶七妮食指划过唇边道,“这红衣大炮按上轮子,马拉着就能跑,不用肩扛手抬的。
兵贵神速嘛!”
一个字快!
中央对地方的掌控能力就加强了。
就像现在的燕廷,主要税收来源是农业,主要向农民多收税,如他所知都收到孙子辈了,关键还收不上来。
现在整个燕廷从根子上烂了,腐朽的体系已经出现了蜕变,地主士绅、大小官员、王公贵族无需承担责任,说好的三十税一到了执行层面层层变形,已经成了十税七八。
于是加税,民变,再加税,再民变,最终皇帝只能身死社稷.....
翻看史书,历朝历代任何次针对农业的调整,别说是加税被官府层层盘剥,即使是王安石的青苗法,到了执行层面一样是成为了富户与官府勾结盘剥贫民的工具。
贪官们不怕变法,就怕没有名头让他们搜刮民脂民膏。
每到王朝末年,土地兼并严重,有武力的豪强士绅,有权力的官府,有财力的富商,加上被金钱圈养的文人,他们勾结起来。
如果中央对地方掌控能力不足,地主豪强为中心在地方横行不法,陵轹乡里,对中央集权形成巨大威胁。
如果不煞住这股风,中央政权就会像东周的天子一样,国小民寡财微,名存实亡了。
而新朝建立后,这些豪强士绅、官老爷们儿,富商换身皮,接着酒池肉林田连阡陌;
另一面则是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楚九当时杀了不少贪官,却仍然刹不住。
陶七妮漫不经心地又道,“人家秦始皇还修驰道呢!
隋朝大运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给功不较多。
听听赤果果的赞美,现在不还用着的嘛!”
“这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这种事情只有朝廷有能力来做。
指望那些大商贾,做梦呢!
这么说虽然有些偏颇,但是修桥铺路,也只有巴掌点儿地方,也是为了洗去为富不仁的坏名声而已。”
陶七妮精致的桃花眼圆溜溜地看着他感慨道,“你想什么呢?
这么入迷?”
“在想这事要办起来可不容易,这么大块儿肥肉可是很馋人的。”
姚长生砸吧下嘴道,身为官宦人家的他太清楚那帮子人的贪欲了。
“敢伸手就给他剁了呗!”
陶七妮竖起手掌带着掌风挥了下去,杀气腾腾的。
“呵呵……”
姚长生闻言摇头失笑,“要是这样的土木工程,那长城也能修了。”
“不要,不要。”
陶七妮想也不想地摇摇头道,“长城……”
指指自己的心道,“应该修在每个人的心里。”
姚长生闻言瞳孔骤缩,神色动容地看着她,紧紧地抱着她,下巴抵着她的头顶。
“喂喂,你勒的不能呼吸了。”
陶七妮手指戳戳他坚硬的手臂道。
姚长生赶紧松了松,轻轻拍拍她的胸口。
“这么激动干什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陶七妮纤长的眼睫眨了眨,露出底下深邃乌黑的瞳仁,看着他诧异地眼神道,“那么惊讶干什么?
中华文明是从古至今延续的文明,无论改朝换代,甚至外族入侵都能由弱到强。
女蜗补天,大禹治水,神农尝百草,都是拯救苍生的传说。
几千年传承刻在骨子里,深入骨髓。”
诚挚的目光看着他认真地说道,“历代先贤、典籍、文化、智慧、成果、境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数千年来,虽偶有挫折,但终能崛起,行健不息须自强,只要有海纳百川之心,就绝无落后之时。”
轻哼一声又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老祖宗留下来的经验,如果不将老百姓放在眼里,那这个朝代也就到头了。”
“以苍生为己任,只不过咱们这位主上或许还没有。”
姚长生略微有些遗憾地说道。
“野心也不是一天就生出来的。”
陶七妮竖起食指笑了笑道,“成败得失他也会思考,聪明人知道该怎么做?”
“我就怕聪明反被聪明误,所有的政令都是围绕着巩固他的家天下,像始皇帝一样,代代相传,可讽刺的是,到了秦二世就没了。”
姚长生忍不住翻了个白眼道,严肃地说道,“当政令与他的家发生冲突时,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家,背离了一心为公。”
“这很正常!
换做你,别告诉我没有这想法。”
陶七妮抬眼平和的目光看着他说道,“就连那小地主还想自己家长长久久的富贵下去呢!”
“可是我知道这不可能。”
姚长生冷静地看着她说道。
“那就公私兼顾,才能长长久久。”
陶七妮简单轻松说道,“让他知道为一己私欲的下场有多惨!
我想现在的例子比比皆是。”
姚长生闻言眼前一亮,这让他想起了庐州城住,萨姆野汉,死的有多惨了。
“看样子有例子。”
陶七妮眉眼含笑地看着他说道。
“嗯嗯!”
姚长生点点头,将如何拿下庐州城详细的说了说。
“我的天。”
陶七妮震惊地看着他,听他的形容简直是现实版的丧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