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朝鲜战争爆发(1/2)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两个星期的时间就是过去了,陈二现在满脑子的都是朝鲜战争,今天已经是六月二十四号了,明天朝鲜战争即将打响,这又是一场艰苦而又漫长的大战啊,陈二脑海中不由得回想着有关朝鲜战争爆发的一切背景以及令人难以忘记的那几次战役。

1945年10月10日,金日成率66名在苏联哈巴罗夫斯克受训的朝鲜军官乘坐苏联“普加乔夫”号货轮在元山港上岸,不久后被苏联军政府选中,作为北朝鲜领导人。苏联人之所以要用金日成替换此前扶植的民族主义领袖曹晚植,其实与莫斯科对朝鲜半岛政策的变化有关。

战后初期,苏联与美国在远东地区既有矛盾,又需合作,既要划分势力范围,又要避免直接冲突,朝鲜半岛上三八线的确定就反映这一状况。

战后苏联在朝鲜的目标最初是试图通过托管或其它方式,与美国合作在朝鲜建立一个与苏联保持友好关系的统一的朝鲜政府。

与美国矛盾日渐加剧后,苏联的目标则转为加强朝鲜北方的政治、经济力量,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朝鲜民族的统一,从而保证通过全朝鲜普选建立的统一政府实行对苏友好的政策。

在朝鲜南北双方先后实行选举并建立各自的政府后,苏联又提出美苏同时从朝鲜半岛撤军,而且首先实行了单方面撤军,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表示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和平愿望,敦促美国撤军。

莫斯科一方面满足于通过共产党对北朝鲜的控制,一方面相信金日成有能力对抗南方,因此可以实现其在朝鲜半岛遏制美国而不发生直接冲突的设想。

然而,自从三八线划定以后,南北朝鲜就一直处于紧张的对立状态。金日成始终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战争的手段才能解放全朝鲜并实现统一,而李承晚也主张加强军备,积极北进。特别是朝鲜南北双方分别成立了各自的政权机构和苏联占领军撤出朝鲜半岛以后,朝鲜半岛的形势更趋恶化,三八线附近的摩擦和交火事件不断发生。从1949年年初,苏联驻朝鲜使馆不断向莫斯科发出有关南朝鲜可能发动进攻的告急电报。

金日成完全明白,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得到莫斯科的首肯和帮助,于是提出了与苏联建立秘密同盟的要求。在遭到莫斯科婉言拒绝之后,金日成便提出直接面见斯大林,以摸清苏联的意图和态度。但此时斯大林的战略重点还在欧洲,他一方面通过组建共产党情报局和整治南斯拉夫共产党,构造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意在稳定与西方抗衡的阵脚。

另一方面,面对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强硬立场,斯大林在解决柏林危机的过程中采取了忍让和退缩的立场,对双方整体实力的认识迫使苏联放弃与美国公开冲突的做法。

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自然不会同意在朝鲜半岛引发一场可能导致美国干预的战争。

在3月初与金日成的会谈中,斯大林只是轻松地询问了南北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情况,以及三八线附近发生小规模军事冲突的结果,并对金日成充满信心的答复表示满意。

至于金日成所要求的军事援助,莫斯科只是同意帮助装备在三八线驻防的两个朝鲜警备旅,并决定让苏联海军分队继续留驻清津港协助朝鲜进行防御。

到1949年夏季,南北双方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特别是在美国撤军前后,南朝鲜李承晚政权不断发出战争叫嚣,并一再对北方进行军事挑衅和边界侵犯。

据苏联大使什特科夫和金日成的通报,“进攻北方的作战计划已经制订”

,并将在7月发动进攻。

但斯大林除了应金日成的不断要求,同意向平壤增加武器装备的援助,以保证北朝鲜不受侵犯外,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莫斯科甚至批准了什特科夫提出的在美国撤军后,撤除苏联在清津港的海军基地及在平壤等地的军用机场的建议,以免这些设施被朝鲜人民军利用,从而使苏联在国际局势中处于被动地位。

苏联此时的主张是在北朝鲜建立祖国统一民主阵线,通过在全朝鲜进行普选实现和平统一。

金日成不甘心自己的宏伟计划受阻于莫斯科,于是转过来试探毛主席的态度。

1949年5月,金日成派人民军政治部主任金一秘密访问北平,与中共领导人商谈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编成中朝鲜师转属人民军的问题,并表露了准备采取军事行动的意向。

毛主席一向主张“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自然会支持金日成的想法。

不过,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尚未结束、国家尚未统一的情况下,中共很难赞成北朝鲜的计划。

毛主席答应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把中共军队中的两个朝鲜师转给北朝鲜,如果朝鲜半岛发生战争,中共“将提供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特别是上述师的给养和武器”



但是,毛主席“劝告朝鲜同志”

,即使在美国撤军而日本人也没有回来的情况下,也“不要向南朝鲜发动进攻,而是等待更有利的形势”



尽管如此,金日成还不死心。

面对来自南方的威胁,金日成主张变被动为主动,他踌躇满志地认为这是通过军事手段实现朝鲜统一的有利时机。

为此,在积极调动军队进行防御部署的同时,金日成于7月初下令三八线地区的各部队进入战斗准备状态,并“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朝鲜师调回朝鲜:沈阳师配置在新义州,长春师配置在罗南”



做好准备之后,9月3日,金日成的私人秘书文日向苏联使馆通报:南朝鲜最近企图夺取瓮津半岛三八线以北的部分地区,并炮击海州市的水泥厂。

因此,金日成请求准许对南方采取军事行动,夺取瓮津半岛及其以东到开城附近的部份南朝鲜地区,以缩短防线。

如果国际局势允许,还准备继续向南方挺进。

金日成相信,他们能够在两周,至多两个月内,占领南朝鲜。

苏联驻朝鲜使馆代办顿金应维辛斯基的要求对情况进行了核实后,于9月14日向莫斯科报告了南北朝鲜军事力量的详细情况、金日成的考虑以及他本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报告说,“金日成认为南朝鲜军队的战斗力不强”

,北方军队“在技术装备、纪律、官兵训练素质,以及士气等方面,均优越于南方军队”



如果进攻顺利,“可以继续向南方挺进”



金日成和外务相朴宪永还认为,当朝鲜发生内战时,美国不会直接出兵干预。

但顿金本人认为,金日成计划的局部性战争必然导致朝鲜爆发内战,而北方军队还未强大到足以在速决战中取胜,同时,“不论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持久内战对北方都是不利的”



不过,什特科夫大使却赞同金日成的计划。

他认为,“南朝鲜政府的政治地位是不牢固的”

,朝鲜半岛的形势对北方有利。

尽管不排除“美国人将干预这场冲突并给南朝鲜提供积极帮助”

的可能性,而人民军的数量及其拥有的物质力量现在还不能保证完全粉碎南方军队和占领南朝鲜,但他仍然认为,“发展朝鲜南部的游击运动并给予各种各样的支持和领导是可能的和适宜的”

,在有利的形势下,可以借口“南朝鲜人在三八线上的挑衅”

,“占领瓮津半岛和开城地区”



经过慎重的研究和讨论,莫斯科还是否决了金日成的计划。

9月24日,联共中央政治局做出决议,责成什特科夫严格按照决议的文本向金日成和朴宪永声明:“由于目前北朝鲜的武装力量与南朝鲜相比没有占必不可少的优势,因此不能不承认,现在进攻南方是完全没有准备好的,所以从军事角度看是不允许的。”

由于南方的游击运动和群众斗争没有积极开展起来,建立解放区和组织人民起义的工作进行得很少,“从政治方面看,你们建议的对南方的进攻也是没有做好准备的”



此外,进攻瓮津半岛和占领开城地区的局部战役就意味着“朝鲜南北战争的开始”

,而战争的持久性“可能给美国人对朝鲜事务进行各种干涉提供借口”



所以,“目前争取朝鲜统一的任务要求集中最大力量:第一,开展游击运动,建立解放区,在朝鲜准备全民起义,以便推翻反动政权和成功地解决整个朝鲜统一的任务;第二,进一步全力加强人民军”



显然,斯大林认为在朝鲜发动战争的条件尚未成熟。

斯大林的决定令金日成感到沮丧,但他虽然勉强接受了莫斯科的意见,却还是继续积极备战。

10月14日,三八线附近又发生了激烈战斗。

北朝鲜第三警备旅攻击侵入三八线以北1.

5公里法音山高地的南朝鲜军队,并占领了这两个高地。

由于苏联大使和军事顾问事前参与讨论并默许了这一军事行动,而事后又未向斯大林报告,莫斯科对此极为恼怒,葛罗米柯严厉地指责什特科夫没有“严格地、坚定地”

执行“禁止未经中央允许而向北朝鲜政府建议对南朝鲜采取积极行动”

的指示以及“中央关于防止三八线形势复杂化的指示”

,并对他提出警告。

然而,仅仅两个月以后,斯大林便给金日成发放了走向战争的通行证。

1950年1月19日,莫斯科收到什特科夫发来的报告:在一次小范围的宴会后,金日成借着酒意激动地对苏联使馆人员说,在中国完成其解放事业后,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解放祖国南方的人民。

“朝鲜南方的人民信任我,并指望我们的武装力量。

游击队不能解决问题。

南方人民知道我们有一支优秀的部队。

最近我夜不能寐,考虑着如何解决统一全国的问题。

如果解放朝鲜南方人民和统一祖国的事情拖延下来,那么我就会失去朝鲜人民的信任。”

金日成希望“同斯大林会面,讨论南方的形势和向李承晚军队发动进攻的问题”



如果不能同斯大林会面,那么他想去见毛主席。

金日成还指责苏联不允许他进攻瓮津半岛,否则人民军在三天之内就能成功,“如果发动一场全面进攻,几天之内就可以进入汉城”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