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七回 登州兄弟逞凶狂 梁山群英救危难(1/2)
《鹧鸪天·渔父词》
一叶扁舟泊晚沙,蓼花风起岸痕斜。闲斟浊酒邀明月,醉唱沧浪卧荻花。
尘事远,世途赊,浮名换得鬓边华。秋来但觉鲈鱼美,不向长安问客槎。
诗曰:
苔径入幽深,柴门掩翠阴。
烹茶听涧响,倚杖看云沉。
野鹤眠松稳,闲僧话竹心。
夜来风雨过,落叶满空林。
上回说到,水泊梁山好汉收服了韩孝义、潘森、高嘉康、孟钰涵、张奕煦一伙,闻盛被杀,那残兵败将逃回东京,报与朝廷知晓。这一惊非同小可,满朝文武无不震动。朝堂之上分为两派:那宿太尉元景与陈庆善等一班文官,力主招安之策;却有张鸣珂、贺太平一班武将,定要剿灭梁山。道君皇帝犹豫不决,每日只在宫中踌躇。
却说六月初七日,正值炎天暑热,天子出郊打猎,又往太庙祭祖。忽有密报传入御前,天子览毕,不觉龙颜大悦,急传旨意,要选良将征讨梁山。正是:一封密报动天颜,十万貔貅下梁山。
原来那年梁山好汉勇夺二关,徐槐、任森、颜树德三人战死沙场,那一十八散仙中的陈念义、徐和、徐青娘、贾夫人、汪恭人五人见大势已去,便辞官归隐,各寻去处。贾夫人径往济南府,投奔先夫张继之弟张续,共掌军务;汪恭人则随陈念义、徐和、徐青娘三人,携家带口迁至巨野县高平山,隐姓埋名,耕读度日,怎奈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汪氏一族在移家途中,竟遭了一桩大祸。正是:避世高平求安稳,谁知途中祸临门。
原来这汪恭人的夫君汪学士,乃是哲宗朝钦点的状元郎,曾任巨野县知县。
他出身名门,世代簪缨,满腹经纶,端的是一代儒宗。
汪恭人因家族之命,只得嫁与汪学士为妻。
怎奈这汪学士年长她十余岁,且自幼体弱,常患脾虚之症,虽才高八斗,却是个病秧子。
汪恭人正值青春年少,生得如花似玉,如何甘心守着个病弱老夫?
一来二去,竟与府中一个俊俏小厮勾搭成奸。
这一日,二人正在暗室云雨,不料汪学士偶然撞破,登时气得三尸神暴跳,五灵豪气腾空,指着二人骂道:“好一对奸夫**!”
可怜汪学士一生清名,却遭此奇耻大辱,当即怒火攻心,旧疾复发,倒在榻上气若游丝。
临断气时,仍咬牙切齿,喃喃咒骂:“奸夫……**……”
话音未落,便一命呜呼了。
原来那汪学士并非独子,尚有一胞弟,名唤汪人才。兄弟二人皆承祖上书香,奈何这天妒英才,汪人才亦如其兄一般,自幼体弱多病,未及而立之年,便因脾虚之症撒手人寰,只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儿。
且说汪氏一族迁往高平山途中,行至荒僻山径,忽遇一伙剪径强人。那贼寇见汪家女眷衣着光鲜,便动了歹念,将汪人才之妻掳上山去。这妇人虽出身书香门第,却是个刚烈性子,眼见贼人欲行不轨,竟一头撞向石阶,登时香消玉殒。可怜两个稚子,被弃于荒野之中,啼哭不止。
也是天不绝人之路。恰逢一樵夫打柴归来,闻得孩啼哭声,循声寻去,见二子孤零零躺在草丛中,心生怜悯,遂抱回家中抚养。这樵夫姓甚名谁?原是清河县人氏,因避战乱迁居至此,每日靠打柴度日,虽家境贫寒,却是个仁义之人。
且说那汪恭人虽已斩断尘缘,修得仙家妙法,但终究难舍骨肉亲情。一日云游至清河县境,忽心血来潮,掐指一算,竟算出两个侄儿尚在人间。当下驾起祥云,循着血脉感应寻至樵夫茅舍。
只见两个总角孩童正在院中嬉戏,虽衣衫褴褛,却眉目清秀,依稀可见汪家血脉。汪恭人见状,不由得想起当年旧事,暗叹道:“虽是孽缘所出,终归是汪家骨血。”因二子母亲丧于贼寇之手,汪恭人便为长子取名“来贼”,次子取名“来寇”,意在警醒二人莫忘家仇。又见那樵夫家徒四壁,遂取出纹银二十两相赠,以谢养育之恩。
这汪恭人虽已位列仙班,终究难断俗念。沉思良久,提笔写下两封荐书:一封送往青州通判衙门,为来贼求得个仓廒司库的差事;一封寄往登州兵马都监府,为来寇谋了个军械库守的职分。临行前再三叮嘱道:“你二人且记住,这差事虽不显赫,却可保衣食无忧。他日若有机缘,再图进取。”
且说汪来贼、汪来寇初到任时,倒也装得一副清正廉明的模样。在青州的汪来贼开仓放粮,施粥济贫;在登州的汪来寇整顿军备,抚恤孤老。两地百姓起初无不称颂,都说汪家出了两个贤良子弟。谁知不过三两月光景,这两兄弟便露出本来面目。先是汪来贼在青州强占民田,将上等水田尽数划入自家名下;那汪来寇在登州更甚,竟公然索要“平安钱”,商贾百姓稍有不从,便指使衙役棍棒相加。
这汪恭人虽已位列仙班,终究难断俗念。沉思良久,提笔写下两封荐书:一封送往青州通判衙门,为来贼求得个仓廒司库的差事;一封寄往登州兵马都监府,为来寇谋了个军械库守的职分。临行前再三叮嘱道:“你二人且记住,这差事虽不显赫,却可保衣食无忧。他日若有机缘,再图进取。“
且说汪来贼、汪来寇初到任时,倒也装得一副清正廉明的模样。在青州的汪来贼开仓放粮,施粥济贫;在登州的汪来寇整顿军备,抚恤孤老。两地百姓起初无不称颂,都说汪家出了两个贤良子弟。谁知不过三两月光景,这两兄弟便露出本来面目。先是汪来贼在青州强占民田,将上等水田尽数划入自家名下;那汪来寇在登州更甚,竟公然索要“平安钱”,商贾百姓稍有不从,便指使衙役棍棒相加。
最可恨的是这两兄弟色胆包天,汪来贼看中西街布庄王掌柜的闺女,竟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入府中,汪来寇为夺东门李老丈的祖传药方,将其独子活活打死在公堂之上,每逢集市必纵马伤人,还美其名曰“代天巡狩”青州百姓暗地里都唤汪来贼作“活阎罗”,登州军民背地称汪来寇为“催命判官”。
有诗为证:
虎狼初时装犬羊,一朝得势便猖狂。
苍天若有雷霆怒,早降神威诛恶獐!
却说那登州城西门之外,行得八十余里,便见酒楼林立,高低大小,鳞次栉比,热闹非凡。其中一家酒楼,名号“迎仙楼”,其家白酒,香醇无比,远近闻名。“迎仙楼”立于众楼之中,高耸三层,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气派非凡。门前一对楹联,上书:“迎风把盏邀明月,仙酿飘香醉故人。”横批“酒逢知己”。楼内陈设雅致,桌椅洁净,墙上悬着几幅字画,更添几分文雅。
迎仙楼”之所以名扬四方,全凭其家传秘制的白酒。这白酒选用上等高粱,配以清冽山泉,经多道工序精心酿制,窖藏多年后方才上市。其酒色清澈透明,香气扑鼻,入口绵甜,回味悠长,饮后不头疼,不口干,实为酒中极品。每逢佳节,或是商贾云集之时,“迎仙楼”更是门庭若市,宾客满座。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对,商贾在此洽谈生意,江湖侠士在此畅饮豪情,各色人等汇聚一堂,热闹非凡。正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迎仙楼上客常新。
其两名掌柜皆是女流之辈,掌柜皆远籍来此,其中一名掌柜,姓秦,名为湛雯,年方二十三岁,籍贯河东路人氏,此女其父本为宰猪之辈,因与乡党分财不均,争执间动刀,致人于死,被本地知州发配沙门岛,而其母却抛弃湛雯,湛雯便沦落至登州,幸被兵马提辖孙立收养,将其收为养女,后孙立归顺梁山,湛雯则在登州开起酒楼,湛雯生得花容月貌,美色不减,性喜交游,待人以诚,故人皆称其为“魅妲己”。
有诗赞秦湛雯曰:
天生丽质倾国城,流离失所亦从容。
笑靥如花迎宾客,诚心待人情意浓。
宛如西施秀丽霞,又如昭君娇媚娆。
回眸一笑倾国城,秦家女子唤湛雯。
后又有四字小诗赞曰:
风姿绰约,艳冠群芳。
心灵手巧,财源广进。
诚信为本,宾朋满座。
秦湛雯美,名震登州。
另一名掌柜,姓弋,双名梦媛,籍贯秀州人氏。此女自幼好武,其父曾助江南方腊起义。后其父与吕师囊共守润州,张叔夜领雷将平方腊,攻破润州,吕师囊被擒,其父见城破,自刎而亡。其母携梦媛逃至登州,不久亦辞世。梦媛早年与谢云策相识,遂拜云策为义兄。后与秦湛雯相遇,二人志同道合,遂共开此酒楼。梦媛堪比貂蝉之姿,又善解人意,故人皆称其为“极寒貂”。
有诗赞梦媛曰:
温柔且善解,秀丽如貂蝉。
镇守北山店,梦媛极寒貂。
后又有四字小诗赞曰:
梦媛风华,倾国倾城。
侠骨柔肠,世间难寻。
话说这一日,秦湛雯正埋首于账簿之中,细细核算一日之收入。弋梦媛则于酒楼之外,热情迎送往来之客。忽有伙计匆匆来报,言道:“两位掌柜,速离此地!”原来汪来寇等贼人欲来捉拿秦湛雯、弋梦媛二人。观秦湛雯之容貌,但见:
身着淡青长袍,腰系绣带,身姿婀娜。乌发轻挽,以木簪固之,朴素而雅。眉似远山含翠,目若秋波流转,鼻如粉柱,唇似点朱。手持精致算盘,指尖轻拨,算珠跳跃,显其精明干练之态。
弋梦媛闻讯,急转入酒柜之内。观弋梦媛之容,但见:
身着锦绣之衣,腰束丝绦,体态轻盈。秀发如瀑,金钗点缀其间,更显华贵而不俗。眉若新月,眼含秋波,肌肤胜雪,唇若点朱。举止之间,既有女子之温婉,亦不乏英气之飒爽。面带微笑,迎客送宾,言谈举止间流露出八面玲珑之态。
秦湛雯、弋梦媛二女素以和善待人,故早有忠心伙计来告急。二女闻之,不禁惊慌失措。秦湛雯乃问弋梦媛道:“妹妹,如今事急,我等姐妹当往何处避难?”弋梦媛道:“姐姐勿忧,姐姐可先回屋收拾银两,吾等可往水泊梁山,投奔我义兄。”湛雯闻言,即刻应允,二人各回屋中收拾行装,便往酒楼后门枯井而去。只见湛雯、梦媛携手推开石磨,内中竟藏有一条暗道。二女翻身一跃,沿枯井暗道而行,约莫半个时辰,方才脱险。
此时汪来寇领着手下人马赶到迎仙楼,不见秦湛雯、弋梦媛二女踪影,四下询问百姓,皆不知其所往。汪来寇气急败坏,下令军士放火,将迎仙楼付之一炬,而后悻悻领军离去,可怜那迎仙楼,曾是登州城中一大胜景,如今竟成灰烬。秦湛雯、弋梦媛二女虽逃出生天,然酒楼被焚,令人唏嘘不已。正是:世事无常,祸福难料。二女虽得脱险,然前路茫茫,未知吉凶。
秦湛雯、弋梦媛二女不知行了多久,忽见前方透出光亮,急急钻出欲透气。正欲续往水泊梁山而行,不料前方有官兵四处巡哨,闻得动静,蜂拥而至。二女大惊失色,各持杆棒以自卫。秦湛雯怒目而视,厉声道:“你秦姑奶奶宁死不屈!休想我二人随你等归去,见那无道狗官!”言罢,秦湛雯、弋梦媛二女双手不由颤栗。正是:巾帼不让须眉,烈女亦有壮志。
官兵见二女这般模样,知其必不肯就范,正欲挺枪而上,却见领头之人举手示意,止住欲上前的官兵拦下,但见这领头之人如何模样?只见:
头戴乌纱帽,身着戎装,腰悬一对归去来兮双斧,威风凛凛,气宇轩昂。面如白嫩,眉目间英气逼人,目光如电,锐利深邃。身材魁梧,立如苍松。
秦湛雯、弋梦媛二女窥见领头之人,面如白嫩,身长七尺,随即开口道:“在下何故加害于两位娘子?
两位娘子亦是情非得已,那狗官倚仗散仙汪恭人之势,横行霸道,两位娘子在此地不宜久留,宜速速离去!”
言罢,即命部下士卒辟开道路,并将己之坐骑让与秦湛雯、弋梦媛二女。
秦湛雯、弋梦媛二女谢之,遂从中道而行。
临行前,二女问道:“不知恩公尊姓大名,可否见告?”
领头之将答道:“在下乃登州马军都监,人称啸天狮,郁衡晨也!”
秦湛雯、弋梦媛二女闻之,即刻明了,再三拜谢,便往水泊梁山而去。
此时青州城东门处亦有一座酒楼,书坊酒楼紧挨,其中亦有一家酒楼,名唤“飞仙楼“此楼亦如“迎仙楼”
一般,以其独特的风韵吸引着四方来客。
“飞仙楼”
楼高两层,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外观古朴而不失雅致。
门前悬着一副对联,上书:“飞觞醉月邀诗客,仙酿流香引酒仙。”
横批“酒中仙”
。
楼内布置得宜,桌椅整洁,墙上挂着几幅山水字画,更添几分雅趣。
“飞仙楼”
之所以闻名,不仅因其酒香四溢,更因其掌柜的一手好菜。
掌柜的手艺非凡,无论是红烧狮子头,还是清蒸鲈鱼,皆是色香味俱佳,令人回味无穷。
加之“飞仙楼”的酒,选用青州当地特产的高粱,配以清冽的山泉,经过精心酿造,窖藏多年,其酒香醇浓厚,入口绵甜,饮后留香。
其中“飞仙楼”两位掌柜亦是女中豪杰,端的巾帼不让须眉。内中一个姓落,闺名唤作芸澄,原是夔州路毕节县人氏。这娘子生得十分标致,面似芙蓉初绽,貌比嫦娥下凡,真个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更兼性情豪爽,专好结交天下好汉,每日里迎来送往,因此江湖上都称她作“美玉环”。
有诗赞芸澄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