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五回 震天炮轰打鸭嘴滩 雄文远义援韩教头(2/2)
怡筠冷笑一声,双刀舞得雪花盖顶。
二人刀来刘往,战了三十余合。
怡筠忽地卖个破绽,拨马便走。
嘉康报仇心切,不顾有诈,紧追不舍。
眼看追至芦苇深处,怡筠猛然回身,但见一道银光闪过,只听“唰”
地甩出套索,正锁住嘉康咽喉。
嘉康拼命挣扎,哪知这玉环套越挣越紧,终是被拖下马来。
怡筠轻舒猿臂,将嘉康生擒过马。
却说韩孝义见身边亲随尽数战死,副将孟钰涵、高嘉康皆被生擒,正待拼死血战,忽听得弓弦响处,一支狼牙箭破空而来。
孝义急闪身时,那箭不偏不倚,恰将他盔上红缨射落。
抬眼望去,只见神飞卫龙籍壹立马横枪,朗声道:“韩兄且住!
念你是个好汉,这一箭权当留情。
如今朝廷昏聩,奸佞当道,韩兄这般英雄,何苦为昏君效死?
他日若肯上山聚义,众兄弟必当倒屣相迎!”
言罢,与花葵、党梦晗等押着二将,径投梁山去了。
孝义立马良久,望着那烟尘渐远,不觉仰天长叹。
只得收拾残兵败将,怏怏而归。
正是:
豪杰空怀擎天手,英雄难展济时才。
只因未遇及时雨,暂向官家屈壮怀。
有诗为证:
雕翎箭下显神通,红缨落处见仁风。
他日若遂凌云志,水泊相逢一笑中。
却说梁山泊内,殷浩正与众头领商议军务。忽报擒得官军两员将领,殷浩大喜,即命押上帐来。先见那高嘉康被绳索绑缚,殷浩急步下阶,亲解其缚,执手温言道:“将军乃当世豪杰,何苦为昏君效力?不如共襄大义,替天行道。”潘森亦在旁劝道:“哥哥,梁山替天行道,专招天下好汉。哥哥若肯上山,强似在那奸臣手下受气。”
那高嘉康本是明理之人,见殷浩如此礼贤下士,当即拜道:“既蒙厚爱,敢不从命!”
殷浩大喜,又命押上孟钰涵,孟钰涵虽被绑缚,却昂然不跪。
殷浩亲解其缚,赞道:“娘子虽是女流,却好生了得!
连破我二关、三关,真乃女中豪杰。
不知可肯上山聚义否?”
孟钰涵见殷浩如此礼遇,又见梁山气象恢宏,遂抱拳道:“既蒙寨主不弃,小女子愿效犬马之劳!”
殷浩即命设宴款待,孟钰涵便往吕扬方下首坐了,高嘉康与潘森便皆往钱芸汐上首坐了,殷浩当下大摆筵席,众头领轮番把盏。
且说韩孝义正在帐中闷坐,思量折了孟、高二将,好不烦恼。忽听得帐外脚步声响,未及开言,早见一条大汉掀帘而入。但见那人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一部虎须虬髯,胸前铁打般筋肉。手中倒提一杆紫金雕虎枪,寒光射目。端的威风凛凛,杀气腾腾。那大汉放声笑道:“贤弟何故愁眉不展?为兄特来助阵!”孝义定睛看时,不是别人,正是结义兄长雄文远张奕煦。当下喜从天降,一跃而起,连声唤道:“快取交椅来!”
正是: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弟兄重聚首,共议破敌时。
你道这好汉是谁?
原来正是孝义结拜兄长,姓张名奕煦,表字保齐,籍贯山东菏泽人氏。
现做菏泽兵马都团练使,使一条三十二斤紫金雕虎枪,有万夫不当之勇,江湖上人送绰号“雄文远”
。
因闻兄弟征讨梁山失利,特地点起三千精锐马军,星夜兼程赶来接应,当下二人叙礼已毕,孝义叹道:“小弟无能,连折数阵,又失了两员大将,好生惭愧。”
张奕煦大笑道:“贤弟休忧!
待为兄明日会会那梁山贼寇,定要杀他个片甲不留!”
正是:雄文远智取三关,韩孝义再战梁山,这一下,有分教:忠臣不愧皇恩重。
奸佞难逃天网张。
毕竟张奕煦献出甚么计策?
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