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强硬的梁阁老,首辅丁忧(2/3)
变法的事业正在上升势头,结果却不得不暂时离开朝堂。
徐青亦有些无奈。
首辅在朝堂和不在朝堂,对他而言确实是两种环境。
但丁忧制度,实是朝堂中枢平衡关键的一环,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不宜改动不错,张家老太爷去世了。
事实上,要不是老天师用道法强行给老太爷续命,大半年前张家老太爷便得走了。
这次老天师从江宁府回来,张家老太爷再度病情恶化,以老天师的手段,也回天乏术。
作为凡人,即使有道术高人看护,也会因为屏弱的肉身,经不起太多折腾。
「太阿公,我倒是不担心别的,就担心,这朝堂没了你,变法事业依旧蒸蒸日上,然后你在家——..」徐青开解道。
首辅脸上的感伤立马不见了,这小子还是人吗?
他脸色胀红,随即释然地说道,「真要是如此,老夫也放心了。」
徐青:「其实太阿公回去之后,楚地的变法,都在你眼中。届时也不能说是坏事。」
以丁忧首辅的身份,回到楚地,亲自监督变法,其实某些方面比留在中枢作用大许多。
而且首辅久在中枢,对地方还是欠缺实际了解,这次也是个对变法重新审视的好机会。
首辅:「你小子是不见得我有一日安闲是吧。」
「有事情做,才不至于沉浸悲伤之后。何况前人有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其实张老太爷年近九十寿终,实是喜丧。
因此首辅内心里,悲伤虽有,却也不多。
到了他这个位置,哪怕亲儿子死了,也不会耽误朝中大事。
此次丁忧,也是从大局考虑。
其实如果没有徐青,首辅肯定会选择夺情,继续留在朝中。不过那样一来,
舆论影响太大,对他的身后名也是严重打击。
他虽然不在乎这个,但能不到「夺情」这地步,自然也是愿意的。
「你觉得我回楚地之后,应该着重哪些方面?」
「农事。」
「不是吏治?」
徐青:「在下以为,吏治无药可医,首辅近年来澄清吏治,无论是考成法,
还是其他的政令,都是扬汤止沸,解决不了根本。当然,也不是说这些事毫无意义,只是眼下里,在吏治方面做文章,属于付出多,收益少。但农事不一样,只要粮食不出问题,天下再乱也乱不到哪里去。在下请首辅丁忧之后,亲自监督,
多多推广番薯之类的高产作物,而且这些作物,徐某看来,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番薯在闽南已经有推广种植,而且徐青还从方仙道这边寻得了更好的良种。
不过推行起来,依旧是步步艰难。
楚地已经是天下产粮的大省,有首辅亲自力推此事,肯定是有收获的。
「你说的这些作物,真有如此高产?」
「徐某不敢保证,但首辅可以择点试行,亲身验证一番,如果确实大有好处,可以逐步推广。」
「嗯,农事生产是国家大事,不可操切。我记住你说的这些了,回去之后,
一定好生琢磨。」
他最欣赏徐青的地方便是这一点,凡事都能在不利的局面中,找出有利之处,而且胆大心细,敢作敢当。
徐青也觉得首辅做人是有大格局的。
要是其他大官被他这麽指教,还让其关心农事,肯定心中不爽。
首辅倒是没有如任何心里不舒服的地方,因为在他看来这件事是对国家有利的。
徐青随即又道:「在下还有个不情之请。」
「什麽事?」
「反正您老都要丁忧了,不如做个踏板呗·——
首辅听了徐青的计划,忍住一砚台打碎徐青脑袋的冲动。
原来徐青打算请老皇帝夺情,然后首辅犹豫不定,这时候由老岳父和吴老恩师上奏疏,力劝首辅丁忧。
如此一来,可获大名。
而且老岳父和吴恩师都是变法派的,此举可谓大义灭亲。
何况两位老爷都是科道清流体系。
此举有利于在清流中,掌握话语权。
还是那句话,舆论阵地,徐青既要民间的,也要官方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徐青见首辅脸色不好,说道:「要是换做在下,也是一样愿意做这个垫脚石的。」
首辅忍住破口大骂的冲动,你爹妈早死了好吧!
不当人子。
但徐青确实说得有理。
忍了!
首辅挥挥手道:「你自己去准备。」
他都快气笑了!
徐青松了口气,深深一拜。
首辅没看他,等徐青离开之后,才长叹一口气。
以徐青的手腕,日后玉亲王上位,怕不是徐青的玩物。
这怎麽斗得过?
算了,为了天下,只能让玉亲王委屈了。
随后几日。
张家老太爷去世之事,在京师引出轩然大波。
「天亮了!」许多保守派忍不住「弹冠相庆」。
一时间,众人都不敢相信此事是真的。
「王爷,这时候千万要小心谨慎。」戴先生闻听此事之后,非但没有欣喜反而过来提醒玉亲王。
「嗯,先生,我知道的。」玉亲王现在是吃一堑长一智。
首辅丁忧,其实对他也没什麽好处。
变法说到底是为了天下好,也是为了他好。
「你觉得首辅会留下来吗?」
「若无徐青,首辅必然夺情。现在的话,首辅必然走人。戴某建议,王爷应该·—.」
玉亲王仔细听着戴先生说的每一句话。
他听完之后,「先生之言,果真是拨云见雾。
原来戴先生的建议是藉此机会,安排左都御史霍景转任礼部尚书,并且入阁。
然后再安排人占据左都御史的位置。
首辅一去,梁阁老升任首辅是必然的。
但戴先生也十分可惜,要不是王巩接任了吏部尚书,在玉亲王的支持下,未必没有当首辅的机会。
王巩差点一口血喷出,他再忍一忍,这首辅就是他了!
吏部尚书是外廷之首,但如何能与首辅的位置相比。关键是他现在不是阁臣,从资格上来说,已经没了竞争首辅的机会。
一封奏疏上去,在朝堂引起轩然大波,
此时此刻,徐青和雄禅闲坐。
「公明,这次首辅丁忧的事,你不打算参与吗?」雄禅笑了笑。
徐青:「朝廷的事,自有大人们做主。大师,咱们的精力,还是应该放在对付黑山老妖上。」
他自然清楚,雄禅入京之后,不但在他的帮助下,亲自操弄武道大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