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95章 云在青天水在瓶(2/3)

固然给他很大的好处,却也让他不能轻易失败。

这就是草根崛起最困难的地方之一。

你可以赢无数次,但只要输一次,便是群狼环伺的结果。

他纵然是名满天下士,却也比不得人家四世三公的背景,可以输得起。

徐青是输不起的。

徐青并不避讳自己的劣势。

他知道,一旦成功,这也是他的优势,因为包袱少,他可以大刀阔斧地解决许多难题。

「你回信告诉她,此事我会解决。」

「就这麽多?」

「足够了。」

「唯。」

苏怜卿很快回信。

徐青随后才问她海沙帮的具体事务。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对敌人越了解,不可控因素越少。

「公子,这次是否要林天王跟你一起去?」

徐青摆手:「不必。说到底,大哥的身份不适宜和我有太多明面牵扯,否则在朝堂上,容易引起纠纷。」

有些事可以做,却不能拿到明面上来。

徐青现在,还不到掀桌子的时候,该讲的规矩自然要讲。

当然,如果有必要,也不必那麽守规矩。

说到底,我跟你讲规矩,那是我给你面子;我不跟你讲规矩,那是因为你不给我面子。

世间的事,有时候就是这麽简单明了。

越是简单的事,越需要用拳头来解决。

花里胡哨,往往是因为拳头不够硬。

现在值得徐青用脑子解决的事,没那麽多,海沙帮的事,显然不在其中。

这也是给自己减负。

徐青和苏怜卿商议海沙帮事情的时候,魏国公府迎来不速之客。

「让我找机会拖住徐公明一个月,不让他去海沙帮?」魏国公接到京中盟友的来信,有些踌躇。

近来,他和徐公明算是相安无事。

而且大家一起发财,以前的过节,都快忘掉了。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

显然徐公明树大招风,惹的人不是他一个。

关键是这人还是玉亲王明面上的支持者。

「难道有玉亲王的意思?」魏国公暂时将来人安排在客院,回到书房思索此事。

如果是玉亲王要对付徐青,岂不是意味着徐青很难了?

但这种时候,对付徐青,对皇室显然是没有好处的。

魏国公看着这封信,很是犹豫。

从长远角度来看,削弱徐青,对魏国公府是极为有利的。但魏国公深知徐青的厉害,连衍圣公府都被徐青斗到了。

虽然魏国公韬光养晦,潜势力不是孔府可比,但斗赢了徐青,对他也没好处。

「这可是难得的机会。」魏国公内心深处,有个邪恶的声音仿佛在对他说话。

魏国公压抑住心中的恶念,反覆揣摩信件的内容。

其实海沙帮内,也有他的人。

对于海沙帮近来即将发生的事,魏国公心知肚明。

他反覆琢磨,突然冒出一个想法。

「魏国公明天到金光寺上香,请我过去一叙。」徐青一时间,感到意外。

应天府那麽多寺庙,何必舍近求远?

上香自然是藉口,想和他见面私会才是重点。

无论如何,选在金光寺,倒是能看出魏国公没有敌意。

徐青知晓,伴随他基业稳固,实力愈发强大,似魏国公这种人物是愈发不肯和他火拼的。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此前魏国公尚且不敢和他搏命,何况现在?

徐青自是坦然赴约。

第二天,他骑着火云马出城,到了约定时间,恰好赶到金光寺,在法月招待下。

两位当今南直隶的新老巨头开始会面。

后世,法月禅师的手札有关于此次会面的记录。

当时,魏国公虽然有坐断东南的潜在势力,却也被徐解元的风采盖住。

事实情况是,徐青先上来给老前辈做足礼数。

这是两人第一次正式会面。

相见时,其乐融融,很快成了忘年交。

徐解元说魏国公有吴王夫差的霸主气象,魏国公赞徐解元少年英雄,似千年前的江东小霸王。

反正都是想尽办法恭维对方。

一番交流下来,魏国公拿出抹去来历的信件。

徐青接过,看了之后,问道:「国公爷想留住徐某?」

魏国公微微一笑:「我无此意。」

徐青心里顿时明白,老畜生是要好处来了。

真是会找机会。

他也明白魏国公的意思,只要能从徐青手里讨到好处,多少不重要,关键是能让他在四大家族内部挽尊。

这也是近来朱家和徐青合作,产生的恶果。

做生意归做生意,朱家背着魏国公和徐青来往这麽密切,摆明了有点不把魏国公府放在眼里,分不清谁是老大了。

徐青叹了口气,说道:「国公的意思我明白了,本来在下打算出发前,跟夫人说一说朝天观主关门弟子卫元的事,既然国公一片好心,徐某决计不开口。」

魏国公刚露出的笑容尬住了,他忍住破口大骂小畜生的冲动。

拿这种事出来,你徐公明还是人吗?

他原本以为,凭藉徐青和朝天观主拐弯抹角的关系,即使知晓此事,也不会拿到明面上。

没想到这小子一点下限都没有。

他心中顿时明白,卫元没有搞定徐青,也不由对这个私生子有些失望,原来都是不成器的。

失望之馀,好似又松了口气,看来不用考虑将来的事了,谁都差不多,顺其自然吧。

魏国公到底是老狐狸,很快恢复平静,笑道:「公明是个妙人儿,老夫承你的情,这次也不拖你后腿。」

徐青笑了笑:「我准备建立一个专门研究纺织技术的学院,不知国公有没有兴趣参与?」

魏国公没想到还能峰回路转,好奇道:「此举有何好处?」

徐青随即说了建立学院的好处。

魏国公听后,自然明白,随即道:「可是如何保证这些研究技术的工匠不会藏私,且愿意传授给徒弟?」

徐青说出答案:「分利给他们。」

魏国公有些不爽,工匠是什麽东西,也配和他们一起上桌吃饭?

徐青随即耐心解说,而且也解释了其中的限制,以及种种细节。魏国公听闻后,明白这些工匠确实能得到一些好处,但也得不到多少。

徐青的用意是激发工匠的积极性。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