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4章 武道(1/2)

李家的小院里,徐青和李公圤进行对练。

两人身高相近,招式几乎一样,拆挡格外娴熟。练到最后,李公圤和徐青对了一掌,身子吃不住力,往后退了三步。

“青哥儿,你的力气已经比我大了。”李公圤哈哈大笑。

他瞧着徐青手臂结实有力,面色红润,与一月前刚刚病愈之时不可同日而语。

徐青谦虚道:“那是叔父担心使出全力,伤到我而已。。”

李公圤还是壮年,力气比年轻时,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何况鹤形桩的修炼,对保持身体状态极有好处。

这些日子的药膳,李公圤喝了不少,哪怕被周婶娘天天催缴公粮,多少也有些效果。

李公圤微笑道:“以你现在的功夫,其实都可以去参加武生考试了。”

武生考试其实是武举的童生试,但地位远没法和童生试比。

李公圤因为是贱籍,所以也没有参加武生考试的资格。而且考到武进士,也不能直接做官的,还得排队。说是排队,不出大血,轮到猴年马月都排不上。

即使做了武官,地位也远没法和文官比。

低级的武官,在科举正途出身的文官眼里,跟胥吏没有区别。

徐青当然知晓李公圤是开玩笑,转移话题:“叔父,你说练武的人,如何区分实力强弱呢?”

因为青铜镜里,关于武道,出现了一段新的描述,“武道层次:练筋。”

鹤形桩的描述,则是后面的注释补充。

鹤形桩的小成,显然是意味着他真正开始了武道修炼,练筋是他目前所处的层次。

李公圤:“青哥儿怎么会想到问这个?”

徐青:“我就是觉得鹤形桩不简单,所以想问问。”

李公圤沉默了一会,说道:“练武用来强身健体就好了,你问实力强弱,肯定是存了争强斗狠的心思。青哥儿,你是读书人。我在衙门里当值那么多年,耳濡目染,也知晓一些书里的话。比如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你要做的是远离危险的地方。”

徐青闻言,沉思一会:“叔父,练武的事,其实和我们徐家灭门的事有关吧。”

李公朴一脸苦色:“你猜到了?”

徐青:“看来我不该问。”

李公圤点头:“你将来做了大官,自然能复仇,若是不能,仅凭个人武勇,那也无济于事。”

徐青:“那我不问了。”

他心里一直有个怀疑,寿命不足三年,未必是身体健康的问题。如今鹤形桩小成,寿命也没有延长,看来或许和徐家灭门的事有关。

当年,他这具身体是怎么从灭门的祸事中活下来的,李公圤又如何能收养他,且不被仇家找上门?

哎,只要他还是这具身体,原身的恩恩怨怨,总归是要继承的。

目前看来,仇家肯定非同小可,哪怕李公圤做了典史,也不敢向徐青提这些事。

或许李公圤也以为,对方不会来斩草除根。

可是青铜镜,不到三年的寿命评价,无疑是明示了。

对方不会善罢甘休。

只是为何要等到三年后?

“无论如何,总还是有时间来准备应对的。”徐青没有什么好紧张的,因为这解决不了问题。

徐青和李公圤相对默然一会,李公圤终于开口:“对了,赵熊说的是明日出发去解押库银。”

徐青:“叔父昨晚回来时,已经跟我说了。”

李公圤:“我现在细细想来,他从十天前就开始推脱,一直到昨天,上面同意本县提前上交夏税的文书下来,方才答应。你说,中间会不会出现什么波折?”

徐青这些日子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读书和练武上面,近几日更是修炼鹤形桩的关键时刻,所以昨晚听了之后,没有细细思虑。

他闻言开口:“叔父,近来江宁府附近有什么大事发生吗?”

“本府附近倒是没啥大事。对了,前几日来了一份公文,说是岭南有什么莲花教,袭击县府,组织了上万民众从贼,不过官军很快就将这次反叛平定了。我还听说,散乱的教匪,有一部分走海路朝着咱们南直隶流窜过来,说不定还和在沿海作乱的东夷海寇有勾结。但咱们江宁府又不靠海,真闹起事来,也冲击不到咱们。”

徐青:“叔父,官府解押库银的路线是走水路还是陆路?”

“当然是水路。”

自来水运最是方便节省,能走水路,绝不可能走陆路。

徐青沉吟一会,又问:“我记得叔父说过,最近赵熊都没找你麻烦,只是说身体不行,想要将解押库银的差事推脱掉。”

“朝廷的文书已经下达,他这次怕是推不过的,何况已经答应要解押库银了。”李典史道。

徐青轻轻道:“却也未必。叔父,在我童生试之前,只要他不来惹我们,咱们也没必要节外生枝。”

“行,我听你的。”

自从那日徐青出了主意,让库银提前上交国库之后,青铜镜内,气运评价里泛起的黑气,消散了许多,仅留下一丝。

到目前为止,黑气都没有复苏的意思。

徐青猜想,赵熊那边暂时是不会对他们有什么动作了。

他现在结合李典史说的那些事,猜测赵熊他们,肯定有什么针对库银的行动。不管怎样,火暂时烧不到他们身上来。

无论是鹤形桩的进一步修炼,还是童生试的准备,都需要时间。

徐青心知,现在和赵熊周旋,很难做到一击毙命,反而平白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

李公圤随后去衙门点卯。

国朝规定,官署在卯时开始办公,所以叫做点卯。但现在,老皇帝都两三个月才开一次朝会,下面的官员自然有样学样,跟着懈怠。

因此李典史每天都是慢悠悠去上班。

没办法,去早了,衙门也没人啊。

若是有人早上去衙门敲鼓鸣冤,肯定是要吃一顿板子的。

没办法,小民的事不解决,顶多丢一条命,可是惊扰了老爷们,整个县都不得安生。

孰轻孰重,不言自明。

回到小屋,徐青拿出一本厚厚的时文精选,皆是历年童生试、乡试比较经典的文章。他除开准备县试的文章外,如今的时文也得深入理解,才能在考场上,做出既有水平,又符合此时风气的文章。

而且还得弄清楚哪些文字需要避讳、忌讳。

虽然县试不严谨,可是一旦有心人要挑毛病,将事情上秤,自然麻烦不小。

捧起厚厚的时文集题,徐青自然而然进入“绝对专注”的状态。

鹤形桩小成之后,他的体质得到一定的强化。

这次“绝对专注”,令他立时体会到和以往截然不同的感受。

手中的书页,飞快的翻动着。

说是一目十行都不为过。

可是每一行字,都刻印进了心里。一段段文字的意思,如同食物进入肠胃里,被迅速分解,知识化为养分,让他对如今学到的文章,理解得十分透彻。

一個个八股文的考题,在他飞速的翻阅中,出现了一道道破题的思路,再与别人优秀的文章相互印证,汲取养分。

不知不觉间,书页翻到了最后。

嗡嗡嗡!

徐青意犹未尽地合上书页,大脑有翁响回荡,身体有淡淡的疲惫感,比以往任何一次从“绝对专注”中抽离都舒服。

他的精神犹自十分活跃。

徐青推开窗户,看了外面的太阳位置,判断出自己起码“绝对专注”地学习了半个时辰。

这是有史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

“这就是鹤形桩小成的效果吗?”徐青颇是欣喜。

“绝对专注”的持续时间从刚穿越时的半刻钟,到现在的半个时辰,时间足足提升了八倍,而且效率更高。

他找来白纸,随便选了一个八股文的考题,解题、破题、承题…直至最后的结尾,一气呵成,没有丝毫迟滞。

徐青满意地看着自己刚写的文章。

以他目前的水平,即使在南直隶,也确实是府学生员级别的文章了。

府学生员,都是相对年轻的秀才,体力、智力尚在巅峰,属于有希望考中举人的那一类秀才,往往也是最喜欢热议时政的。

这些人,往往有自己的圈子,在府县里,掌控一定的舆论权。

要他们办什么事很难,可是坏事,却太容易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