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03章 反击与新的突破(2/3)

「唯。」

天香院,梅香小筑。

「公子,人都查到了。这是名单以及他们如今的住址和落脚点。」

事情一发生,苏怜卿作为徐青手下头号情报头子,便迅速行动起来。半天的功夫,已经让她查到那些散布谣言的人的信息。

徐青没看名单,说道:「直接处理吧。

「唯。」苏怜卿迟疑一会,又开口:「公子,郑知县那里怎麽收尾?」

徐青:「朝廷命官是不能直接杀的,我们做事情,一定要有底线。」

苏怜卿:「??」

她觉得自己对「底线」这个词的意思是不是有什麽误解。

徐青咳嗽一声:「总之,暂时不能杀。」

苏怜卿一副恍然的样子,说道:「就怕他后面再搞事。毕竟是知县大老爷,他真要是舍得面子,找一些本地的豪绅支持他,再加上他背后的势力继续派人过来,咱们依旧会很被动。」

徐青在江宁府还不够一手遮天,而且他还不是举人,始终欠缺一份让人信服的大义。

这次的行动,实则是过于激烈了。

小事大作,才能起到威胁的作用。徐青这次要是忍了,反而会让手下人离心,并且让对方步步紧逼。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他现在局势再恶劣,也比不得前世那场立国之战。

那可是和世界第一强国,刚打过二战的精锐硬碰硬,

徐青:「你担心的事,不无道理。不过何知府和我恩师会帮我解决后续的。」

「闹这麽大,他们还会帮你?」苏怜卿将信将疑?

不过她也不怕,本来她就是反贼一个,公子要是这回真栽了,她就和公子爷直接搞新莲花教,再把罗教也吞了,乾死大虞朝上上下下的王八蛋。

至于事情也不成,也不过一死而已。

若论跟随徐青意志之坚定,苏怜卿甚至在郭壮这些身边人之上。

徐青心里清楚,这是立场决定的。

因此一些大事,徐青也不会瞒苏怜卿,而且人家也是专业的,能多个商量的对象,帮徐青补一补细节。

他说道:「我来之前,写了一篇奏章。上面是关于改稻为桑的内容。」

「改稻为桑?」

「如果不出意外,这会是接下来的国策。将从江宁府开始试点。」徐青说了大概内容。

苏怜卿对这些事比较懂,禁不住说道:「如果改稻为桑,粮食怎麽办?」

「走海运。」徐青要涉足纺织行业的生意,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深思熟虑。他用改稻为桑的奏章当诱饵,不管这事成果有多大,但看起来确实可行性十足。

而且有江宁府作为试点,不会一下子铺开,完全是折中的方式。

以首辅的性格,不会不同意。

同样,作为守旧派的何知府,也很难拒绝这个提议。因为何知府的家族是丝绸生产大户,拒绝不了便宜的生丝。

他要是敢拒绝此事,家族知晓,能把他父母的牌位从祠堂移出去,死后也别想葬进祖坟。

而且此事徐青也是必然要交给吴巡按操作的,何知府非但不能拒绝,还得联名。

因为吴巡按是监察南直隶的巡按御史,他都看出此事的好处,作为地方官的何知府不跟上,岂不是对吴巡按有意见?

虽然吴大人不能管何知府在吏部的考评,但可以参他啊,这更要命!

如果想在江宁府顺利改稻为桑,还真少不了徐青的帮助。

因为徐青可不是江宁府的大地主,所以改稻为桑,他的利益不会受损。

至于其馀豪绅,则是不愿意改稻为桑的。

他们控制土地,本质上也是通过粮食来控制人口,这才是豪绅最大的底气。

如果土地不种粮食,他们的生丝种出来,就得拿去卖,而不是囤起来。

所以就得看朝廷织造局和其他掌握丝绸产业的大家族脸色。

这不就成要饭的了?

没有粮食,就没有直接的人身依附。

熟轻敦重,他们分得清。

除非他们自己也能成为丝绸生意的主导者。

然而,这种利益不是本地的豪绅能轻易染指的。

而且朝廷变强,豪绅也得乖乖做人,

故而何知府要顺利在江宁府推行此事,离不开徐青的帮助。

「好文章,你来看看。」

郑知县被徐青摆了一道,没敢再去找徐青,而是直接来何知府这里告状。

这是侮辱朝廷命官,何知府总不能装瞎,总该有点兔死狐悲才对。

然而何知府听了半天,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反而拿出一篇奏章给郑知县看。

他无奈下,只好接过来看了一遍,一开始郑知县还不以为意,看到后面,禁不住浑身发颤。

「好一个改稻为桑。」郑知县看得很清楚,这件事成不成另说,但一旦这奏章送到中枢,定然会是接下来的国策。

徐青有这个国策当护身符,至少此事结果出来之前,上面的人,包括何知府都会保他的。

在变法的大势下,这种极具影响力的国策重要性,根本不是一个小知县能比的。

你说你受委屈了?

那好,换个能受委屈的来。

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人。

何知府微微一笑:「郑大人,你终归是朝廷的知县,不是某个人的仆役。位置要摆正。此事,你往后要和徐生员多多配合,不要让我难做才是。」

「下官知道了。」郑知县背后冒出冷汗。

何知府的意思很明显,他看在郑知县背后大人物的面子上,可以不整他,但郑知县也得配合。

他总算明白,徐青这雏凤之名,如何来的。

果真没有取错的外号。

他先前还以为对方是南蛮子,空有江宁猛虎的勇力,没曾想对方的杀招在这里。

难怪他在县衙那麽有底气。

一封奏章,瞬息就逆转了局势,纵横阖,谈笑间就搅动南直隶风云。

这是古代纵横之士的风采。

在徐青的这盘棋局上,哪怕何知府都成了棋子。

关键在于,何知府还不得不做这个棋子。

「他才十五岁。」郑知县不寒而栗,随后安慰自己,「情深不寿,慧极必伤。此人如此早慧,听说也十分有情有义,看来是活不久的。」

一场能撼动徐青基业的风波就此平息,不过徐青却没有打算如此算了。

「公子,这是魏国公府,手下黑白道势力的资料,我目前只查到这些。」苏怜卿拿出厚厚的帐本,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文字。

此事是徐青知晓魏国公府之后,便吩咐苏怜卿去做的,到了如今,已经搜集到许多情报了。

「自大虞朝开国以来,魏国公府便在南直隶扎根,两百多年下来,魏国公府不但暗地里把持了南直隶许多绿林势力,还圈养道观佛寺,烧香练拳,

又从这些练拳的武者中,选拔人才,开设镖局,形成了一股庞大的暗中力量。鹰爪门也不过是其中一只而已,连指头都算不上」苏怜卿侃侃而谈。

徐青一边翻阅帐本,一边听苏怜卿述说。

等苏怜卿说完之后,徐青合上本子,问道:「你觉得从哪里下手比较好?」

苏怜卿沉思一会,说道:「青云观。」

她拿出一张草纸,在上面勾勒出一副草图,指着其中一座山脉,说道:「青云观正处于江宁府和松州府交界的地带,在南直隶江湖中颇有名气,魏国公府的人要再来寻公子麻烦,很可能会路过此地休整。而且青云门烧香练拳,应该积攒了不少对神魂和武道修炼有用的秘药,这些对公子肯定是大有用处的。」

徐青点头:「接下来你就重点搜集青云观的信息。」

「公子不打算在近日行动?」苏怜卿见徐青先前动作那麽猛烈,还以为公子要一气呵成。

没曾想,似乎公子的意思似乎是先就这样子。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