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34章 烽火连天(六)(1/2)

 第234章 烽火连天(六)



副将赵桐,点起八千兵马,启程前往攻打宜萍府上粟县。



赵桐所部,同样叫苦连天,骂骂咧咧地赶路。



即使刘福田夺取了花莲县,赵桐对这一战依旧感到很悲观。



年关出征,没有做好万全准备,天公又不作美,磐石军以逸待劳,一旦战事陷入泥潭,后果不堪设想。



行军到傍晚,军士就已经怨声载道,赵桐只好找个地方安营扎寨。



赵桐坐在火堆旁,喝着热乎乎的肉汤,感到全身暖洋洋的非常舒服,就在这时,亲信匆匆而来,附耳言语几声。



赵桐的脸色有些变了,接着点了点头,亲信会意下去安排。



过了半个时辰,天色大黑。



两个亲兵打扮的人走进了赵桐的中军营帐。



来人笑容满脸,一见到赵桐,率先行礼道:“赵将军,多年不见风采更胜往昔,可喜可贺!”



赵桐见到此人,充满诧异,不免问道:“火大路,你何时加入的军谍司?”



“赵将军,在下不是军谍司的人,而是安王麾下教导团的一名教导员。”



“教导团是什么?”赵桐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称,感到更加狐疑。



靖安司和军谍司已经名声在外,这教导团又是什么鬼,安逸搞出这么多的机构想干啥。



“教导团不是什么!”火大路没有解释,转而道:“在下只是路过,得知赵将军在此,就来多嘴说几句话。”



“你想要说什么?”



赵桐最终还是让火大路说明来意。



-----------------



花莲县城外,一片狼藉,完全是一场大战过后的痕迹。



城墙上,插上的是镇南军、明远楼和刘福田的帅旗和将旗,预示着这个县城已经被攻占。



城北、城东和城西,都有一支安军在远处监视,这说明安军完全被打个措手不及,没有足够的兵力去夺回花莲县城。



花莲县城,两座城门紧闭,处于完全封闭之中。



城里,出乎预料,不是哀鸿遍野满地疮痍,街道上除了人少外,很是平和,也完全没有破城后的景象。



街面上维持治安的,赫然还是花莲县城的衙役和乡兵。



刘福田率领的五千兵马,除了一部分在城墙上,大部分都在城里的兵营里。



而城里,赫然还有一支安军。



由千户刘志高率领的一千八百宜萍府厢军。



好再来酒楼,人声鼎沸。



县令黄龄设宴,宴请了刘福田和刘志高,还有县里的士绅大户、县尉县丞等人作陪。



黄龄举杯说道:“此番花莲县,成为我主统一天下第一战,必将载入史册,我等也有幸能够名列其中,请诸位举杯,为我主贺,为花莲贺!”



“为我主贺,为花莲贺!”



与会人等一致举杯,齐声呐喊,一个个的神情无比振奋。



这等改朝换代的伟大事业,花莲县打响了第一枪,绝对是会彪炳史册。



在座的人即使不会有巨大功绩,也会在青史上留名一个名字。



至少,花莲县的县史上,将会是浓墨一笔。



众人甚至开始商议,如何书写县史了。



“刘将军拨乱反正功劳显着,他日封侯拜将不在话下,下官为将军贺!”



黄龄等人,轮番朝刘福田敬酒。



刘福田只饮酒三杯,就拒绝添酒,说道:“诸位,庆功酒等收拾了明远楼的大军后,再饮不迟。”



刘志高跟着道:“马闻远的一万大军即将到来,为刘将军接风到此为止,待大胜之后末将设宴,我等再贺不迟!”



“刘将军、刘千户所言甚是,也实在是我等太过高兴所致。”



黄龄等人一听,也觉得有些高兴太早,这要是传到安王耳中,未免会被安王所轻视,认为自己轻浮了,搞不好会影响大好前程。



刘福田一看,主动倒了一碗酒,说道:“诸位,饮下这碗酒,让我们齐心协力,打好这一战,不负我等身处伟大时代的潮流中!”



“齐心协力,必胜,必胜!”



众人端起酒碗一饮而尽,齐声大喊。



接下来,众志成城,根据之前的计划,各行其是。



众士绅商贾全力支持,这是因为他们看到巨大利益,完全值得赌一把。



刘福田和刘志高回到军营,二人对军谍司送来的情报,以及主将徐三谢的军令,商议一番后分头行事。



刘福田来到城门楼上,望着西方,心情非常复杂。



安源县,位于上粟县和花莲县中间,湘东县的东边。



徐三谢率领三千骑兵就驻扎于此。



明远楼部的动态,被军谍司、靖安司和军中斥候不断送来。



明远楼派出攻打上粟县的赵桐一部,即使教导团的火大路无法说服,有兵马使吴勇坐镇,挡住赵桐没有一点问题。



徐三谢的关注点,也不在明远楼的身上。



湘东县有副将李再兴率领的五千磐石军镇守,利用地势挡住明远楼的主力中军十天半个月,还是不成问题的



徐三谢的关注点,在于先吃掉马闻远部的一万人。



只要吃掉这一万人,足以让明远楼胆寒退兵。



“走,去花莲!”



徐三谢率三千骑兵,奔向花莲。



-----------------



何哲之兵分三路,分别对江九府的水修县、宁武县、昌瑞县发起进攻。



进攻水修县的是参将胡奇,率军六千。



胡奇是一个很有想法,行事风格也非常大胆的将领。



在行军路上,胡奇从喜爱卖弄的向导嘴里,偶然得知有一条不为人知的山道,可以直通三都镇。



恰巧,胡奇在少年时期游学西江省时,从水修县北上,经过三都镇时盘旋数日,对那一带有些熟悉。



三都镇卡在水修县与宁武县之间的官道要塞上,夺取三都镇就等于掐断了两县之间的通道,更可以奔袭临川府靖奉县。



靖奉县位于昌南城的东边,即使夺取靖奉县不成,也势必震动昌南府,致使柳成翔回师救援,那么大帅夺取江九府将易如反掌。



胡奇行为果决,也不向何哲之请示,玩了个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驻扎当晚就玩了个金蝉脱壳,以千人伪装扎营修整,五更时分亲率五千人马转道而去。



胡奇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不但瞒过了军谍司的探子,由于他的手段,还让混在军中的探子细作,一时间无法将消息传出。



胡奇以队为单位,勒令看住每一个人,加上急行军,待军谍司得知胡奇的金蝉脱壳,将消息送到镇守水修县的郝通手里,为时已晚。



郝通大惊失色,正要抽调兵马前往三都镇驻防,三都镇的消息快马传来。



郝通大喜,立即做出了应对,开始调兵围剿突入的胡奇部。



如果不是柳成翔对地形太过于熟悉,让驻守水修县的部将郝通在半片石布下一个小队当暗桩,就要让胡奇的奇袭得手。



由于半片石的及时示警,让三都镇有了充足的时间来应对。



胡奇不能一击得手,也就失去了先机。



攻打三都镇半天不克,胡奇知道事不可为,没了三都镇当据点,再去突袭靖奉县只能找死。



深入敌境而又无法取得战机,一般人就会选择退走以图再战,胡奇再次展现出了大胆作风,北上从侧翼攻打宁武县。



为攻打宁武县的参将过猛分担压力。



助力夺取宁武县,也能将功赎罪。



胡奇洗劫了几个村镇,获得粮草补充,在郝通的围捕中突出重围,一路北上直扑宁武县。



胡奇这一次没有取得突袭的奇效,在攻打三都镇的行踪败露之后,就受到了军谍司和靖安司的重点关注。



胡奇向北,军谍司和靖安司就将胡奇的行踪先一步送往宁武县。



对此,郝通大胆留下步卒厢军和乡兵驻守水修县各处要塞,亲率三千骑步精锐前往围堵胡奇。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