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70章 天下大势(下)(1/3)

 第170章 天下大势(下)



黄飞云的次子黄子更,留在京师担任户部尚书。



谁想要钱粮,都得经过黄子更的手。



户部账本上还有多少钱粮,只有黄子更知道。



就连柴衡的内库,至少三成已经被黄子更以各种名义要走。



好在柴衡手里有六万禁军,还有各个世家勋贵文武重臣,黄家在京畿道还不至于太过放肆。



但黄家的狼子野心,已经暴露无疑。



黄家也没有了忌讳,天下崩了,靠的是拳头说话。



镇南军除了南疆三省,又插足三省四下吞并招兵买马,兵马已经突破五十万,可谓天下第一。



镇北军算个屁,安逸和苏有容这对狗男女都得靠边站。



柴进驾崩,柴愈继位,黄子更对柴愈的种种行为并不以为意,新上位者烧三把火非常正常。



至于能不能烧起来,答案是否定的。



当黄子更得知柴衡下旨由镇南军去剿灭柴愈时,一股怒火不由得升腾而起。



这贼厮鸟竟敢忘恩负义!



要不是黄家支持,你丫的能捞个皇帝当?



屎都吃不上热乎的。



现在好了,对恩人黄家,玩起了驱狼吞虎。



呵呵,吃屎去吧!



黄子更冷哼一声,写密信给老爹。



建议老爹夺取东广省后,以稳定中南半壁江山为重,坐看柴家三兄弟两败俱伤,而后图谋中原。



黄子更刚送出信不久,又得知柴衡召见了郭通和明远楼,以及对二人的任命,顿时暴跳如雷。



-----------------



何哲之对柴衡的上位,有着拥戴首功。



虽然被立为首辅,何哲之知道,柴衡并不信任他。



也难怪,毫不犹豫地背叛了老皇,新皇能信任,那才见鬼。



何哲之自嘲,并不后悔,只是担忧天下局势,担忧黄飞云一家做大。



好在,何哲之有把握说服虎一臣,利用太上皇的心病,让太上皇发布禅让诏书,好让陛下登基具有法理性。



只要太上皇回到京师,那么天下泰半还是支持陛下的。



只是万万没想到,会等来这么个噩耗。



太上皇驾崩,柴愈继任,大刀阔斧手腕了得。



“要是早知道赵王有这般能力……”



何哲之对赵王的做法进行分析,特别是“天下无豿”收获的民心,完全大有可为,不免对当初选择柴衡感到有些后悔。



只是为时已晚。



当何哲之得知陛下对郭通和明远楼的任命,顿时精神一振。



看来,陛下还是想要有所作为的。



这让何哲之对柴衡又生起了信心,急奔紫禁城,要去拾遗补缺。



-----------------



郭通的处境并不好。



作为镇北军二号人物,困在京师处处受制。



安逸的所作所为,连累郭通不受官绅待见。



这让一心想要融入京师上层集团的郭通情何以堪。



特别是以前瞧不起的镇南军,如今在面前耀武扬威,这让郭通感到更加憋屈。



柴进驾崩柴愈登基,柴愈的所作所为等消息先后传来,郭通敏锐地察觉到天下局势将进入新篇章。



“唉,困在京师,什么都做不了。”



就在郭通懊恼悔恨的时候,陛下宣召。



郭通来到承天殿,见同僚明远楼也在,一番陛见礼仪过后,柴衡开门见山。



一番问答之后,柴衡当场下旨,颁发天子剑。



“赦封郭通为曾国公,两山总督,率军五千,银二百万两,即刻赴任。”



“赦封明远楼为沙国公,南湖总督,率军五千,银二百万两,即刻赴任。”



“臣,领旨,谢恩!”



天子如此给予重任,郭通和明远楼感激涕零,领旨谢恩,接过天子剑。



郭通和明远楼出了紫禁城,立即开始召集旧部,手持天子剑,前往禁军中挑选人马。



郭通和明远楼,在镇北军和镇南军中根深蒂固,都有很强的号召力。



镇北军的退役士卒被安逸带走大半,剩下的要么是老弱病残,要么已经前往北疆。



郭通招不到人,这让他对安逸更是心生怨恨。



之前有旧部来信,说苏有容在排除异己,郭通还不以为意,反而去信宽慰。



如今看来,苏有容在安逸的蛊惑下,已经完全变了。



明远楼不一样,在镇南军中威望显着,又是副帅席铭华的弟子。



黄飞云在镇南军中排除异己,很多人都不服。



在明远楼的号召下,被黄家排挤打压迫害的人纷至沓来。



明远楼和郭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郭通的面子十分过不去,更是愤怒无比。



镇北军既然容不下我,那我就自己单干!



郭通握紧了拳头,开始去信招揽旧部前来,到山南山北去开创属于自己的基业。



张万成得知陛下对郭通的任命,知道陛下这是利用郭通和明远楼来制衡黄飞云。



郭通是难得的帅才。



明远楼除了是帅才外,在镇南军中又有一定的威望。



陛下这一招的确厉害。



待郭通和明远楼掌控了两山和南湖,不但制衡了黄飞云,陛下的实力剧增。



张万成对陛下的做法是深感佩服的。



张万成没有去找郭通,因为苏有容告诉过他,镇北军已经完成了大换血。



镇北军和郭通已经切割,今后,有可能会兵戎相见。



张万成虽然不想看到这一点,但他还是支持苏有容的做法,更支持安逸的官绅一体纳粮。



张万成越研究,越认为安逸的做法,才是天下稳定的基石。



老黄和于大海都没有选择离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镇北将军府里,取而代之的是买来的奴仆。



清风庄园里,留下的都是走不动的老弱伤残,他们也不想动弹了。



造纸坊和印坊,已经停下大半的业务。



东方书局,只剩下母店,在勉力经营着。



成国公府!



三个小孩,都不是苏北望的亲骨肉,亲骨肉已经送到了北疆,由姑姑抚养。



府里的一部分人,也去了北疆。



苏北望现在很迷茫,看不清天下形势了,更看不清妹妹和安逸的做法了。



即使苏北望再聪慧,也脱节了十几年。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