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885章 王大斧,王舜臣!人形自走加特林?(2/3)

当王大斧背着行囊,走到他的家附近的时候,附近的邻居,远远的就看到了他。

“大斧?”

一个正在菜圃里劳作的老妇人,看到王大斧魁梧的体型,先是吓了一跳,好久才辨认了出来,惊喜的喊道。

“张婶!”王大斧微微点头:“是俺!”

“啊呀,大斧竟这么雄壮了?”张婶惊讶的打量着王大斧的模样:“听说,大斧你现在都已是官人了?”

王大斧憨厚的笑了笑。

张婶道:“俺早就知道,大斧必定能出息!”

“你看,这不大斧都成了官人了!”

她看向王大斧身后,疑问道:“不是都说,官人都有元随的吗?”

王大斧笑了:“张婶,那是遥郡官们才有的待遇!”

“俺才刚迁大使臣,且还未到枢密院书判呢!”

这新城外的老妇人,自然是分不清国朝的官制,不知道大使臣是什么?也不懂遥郡意味着什么?

王大斧也不多言,只是问道:“张婶,俺娘和俺浑家可在家?”

张婶答道:“在的!都在的!”

“俺今天早上,还碰到了你浑家呢!”

“大斧可是娶了个好浑家!”

“自大斧出外,家中内外诸事,都亏了你那浑家……”

“又是种菜,又是卖菜,还在家里雇了人织布赚钱……”

“这十里八乡的,人人羡慕的紧!”

“哪像俺儿子娶的那个浑家,成天就知道吃喝……是一点事情也不肯干!”

王大斧听着,只是憨厚的笑了笑,与张婶拜辞后,便沿着熟悉的道路,向着记忆中的家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他自遇到了不少熟人。

很快的,他家里的人,也都知道了。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当王大斧走在他家门口时,他的母亲、妻子,还有三个孩子,已经在门口等着他了。

“母亲!”

王大斧看到老母的身影,立刻上前,认认真真的跪到母亲面前,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不孝子王舜臣,给母亲磕头!”

王大斧的母亲,看上去五十多岁的样子,她穿着简单的粗麻布衣,身材有些干瘦。

她看着跪在自己面前,比离开前,起码壮了一圈的长子,激动的连连称好:“大斧啊,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然后,她就拉着在自己身边的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妇人:“七娘,大斧回来了呢!”

妇人羞赫的看了一眼王大斧,然后就推着三个孩子:“快喊爹,快给爹磕头!”

三个孩子,怯生生的看向他们面前的男人。

这个魁梧粗壮的男子。

他们稚嫩的唤了一声:“爹爹!”

王大斧看着这三个孩子,咧嘴一笑:“耶!”

然后,他看向自己面前的妇人,轻轻伸手,抚摸了一下后者的发丝,柔声道:“七娘,这两年,俺不在家,苦了你了!”

“俺不苦!”妇人轻声道:“官人能平安回来,俺就知足了!”

王大斧重重的嗯了一声,然后他回头,看向不断聚过来看热闹的邻居,对他们拱手拜道:“诸位高邻,诸位贤戚……”

“某不在家这两年,家中妻儿老母,多赖诸位看顾、照拂!”

“某感激不尽!”

“来日当设宴席,酬谢诸位高邻贤戚的恩德!”

邻居们见着,纷纷喊道:“大斧客气了!”

“王大郎言重了!”

对于王家的崛起,他们其实早有预料。

因为早在去年,就有着汴京城里的贵人,驱车来到王家,送来了财帛与柴米油盐。

更专门派了人,给王大斧的两个儿子准备了束脩,送到了那安节坊的李举人开的蒙学里进学。

那位李举人,可是通过了发解试的贡士!

他收学生,一年束脩起码都是几十贯。

而且,不是有钱就收的。

得有荐书才行!

自然的,从那以后,邻居们就都要高看王大斧的老母与妻儿一眼。

王家有事,都会帮忙、照顾。

尤其是坊中的官员,对王家特别有着优待。

王大斧自是通过书信,知道了这些事情,所以,此番回来,他特意感谢了邻居们。

拜谢了邻居们后,王大斧拉着母亲妻儿,回到家中。

进了家门,王大斧在老母妻儿陪同下,来到了家中的正厅,给他的父祖神主牌,磕头上香,算是完成了仪式。

等做完这些,王大斧就解下自己背着的行囊,并行囊打开,露出里面的东西——一迭又一迭的交子。

“七娘!”王大斧将这些交子取出来,交到妻子手里:“这些是俺这两年,在熙河的俸禄、赏赐还有棉庄所得的钱款……”

“你且拿去,待明年起个大屋……”

七娘见着,王大斧拿出来的这些交子,微微出神:“官人,怎有这么多交子?”

王大斧憨厚的笑了笑:“俺在熙州,吃住都是官家的……俺也不爱酒,不赌、不嫖……”

“自然,能攒下这许多!”

王大斧想起了,郭贵那个货。

如今郭贵在他手底下当了个不入流的公据,做着南关堡保甲的都头,同时还在棉庄里有着个管事的头衔,每个月俸禄和工钱加起来能拿到十几贯。

这在熙州,属于绝对的高收入!

但他什么都剩不下来!

不止是因为他欠着官家的债,每个月都得还本息。

也是因为这货,只要有钱,就爱往勾栏和赌场跑。

于是一年下来,尽给那勾栏的婆娘和赌场忙活了。

以至于这次王大斧回京,他只能向王大斧借五十贯交子,托王大斧送到他家去。

七娘拿着这些交子,嗯了一声,然后问道:“官人在哪里换到的这许多交子?”

现在的交子,可是紧俏的很。

每天交子务放出来的交子,都被人抢购一空。

以至于汴京城,出现了专门给人排队换交子的牙人。

王大斧憨笑了一声,道:“这是朝廷给戍边的将士的福利!”

“戍边将校,可以将自己的俸禄、赏赐等,在各州州衙,换成军票……”

“军票可以在汴京换成交子!”

当然,手续费还是要收的。

但,比起背着沉重的铜钱,跋山涉水,这轻便的交子,无疑更受欢迎。

说到这里,王大斧就从行囊中,取出一张公文,对妻子和母亲道:“对了,七娘、母亲……”

“俺如今有大名了!”

“是俺恩师李公讳进给俺取的!”

去年战后,王大斧在向宗吉安排下,进了熙州州学读书,并拜在了横渠门下进士陕州人李进门下。

既成了当代大儒的学生,开始读横渠的经学,大斧这个俗名,自然就不合适了。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