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71章 吕公著的上书(2/3)

但也没有真的劝阻,只是微笑的看着,赵煦在女官服侍下洗漱好,然后穿戴整齐。

两宫便带着赵煦,从福宁殿起驾,往延和殿而去。

……

吕公著持着朝笏再次被人领着,来到延和殿便殿前。

昨日陛见时的种种细节在心里头不断复盘着。

他知道的,按照流程,这是他拜执政前的最后一次入觐了。

下次再来此地,他就将以朝臣身份,而不是元老身份。

所以,吕公著很清楚这一次入觐的重要性!

不夸张的说,未来他的施政能否得到两宫、少主的支持,全看这一次入觐了。

“学士……”閤门通事舍人低声的在前面说着:“请随我来!”

吕公著持芴趋步而前,进了殿中。

和昨天一样,少主依旧端坐在殿上,两宫也坐在了帷幕后。

但今天的天气稍微有些热。

所以,殿中多了几个冰鉴,冰鉴里盛放着冰块,丝丝凉意从中溢出来。

“资政殿大学士臣公著,敬问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圣躬万福……”

“朕万福!”少主的声音,依旧平静:“来人,给学士赐座、赐饮子!”

吕公著再拜谢恩,然后才坐到椅子上。

一碗冰凉的饮子,也被送到了他手中。

吕公著低头一看,是紫苏饮,他最爱的饮子之一。

于是在心中感激的再谢了一声。

便听着那帷幕内的太皇太后出言问道:“昨日学士殿中坦言国家内外之事,上‘十事’以助社稷……老身和皇太后、官家,都商议了一下,觉得学士所言,甚合当今朝政之弊……”

“今日特地再召学士入宫,乃是想请学士,为老身、皇太后、官家,详细说说……”

“此十事当如何做到?”

吕公著持芴而拜:“老臣惶恐,乞谨以文字上奏御前,供两宫慈圣、皇帝陛下圣聪裁决……”

说着,他就从袖子里掏出了那一封他在入京的路上就一直在写,不断修订、不断删改,终于定稿的奏疏,恭敬的呈在手中。

太皇太后当即吩咐粱惟简:“且将学士上书取来!”

“唯!”

粱惟简领命出了帷幕,弯着腰到了殿中,恭恭敬敬的从吕公著手中接过了奏疏,然后送到两宫面前。

太皇太后接过奏疏,心中就惊讶了一声:“竟是这么厚?”

“难道是万言书?”

向太后也是眼中显出异色。

自王安石上万言书后,大臣们就纷纷选择用这样一种体裁,来向上坦露自身的政治意图和抱负。

渐渐的,在朝堂上万言书的形式,就成为了一个大臣默认的对天子最高等级的进言方式。

两宫听政以来,还是第一次遇到大臣,用万言书的体裁上书言事。

于是不由得都严肃了起来。

太皇太后翻开来一看,神色就慢慢的严肃起来。

她看了一遍,递给向太后:“皇太后也看看吧……”

向太后接过来,仔细看了一遍,然后交给石得一:“送给官家也看看!”

殿中的吕公著顿时就忐忑起来。

赵煦接过吕公著的上奏,仔细的看了起来。

不得不说,吕公著的文字,看着很舒服。

虽然整篇都是在说夏商周、汉唐的旧事。

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在借古说今。

奏疏中,也完全坦露了他吕公著入朝后,要做的事情。

简单概括就是:休养生息、少起兵革,多进君子,少用小人。

对于民间,他的态度,也差不多:别折腾!百姓已经经不起继续折腾了!

对于新法和王安石,却是一个字也没提。

他也不需要提!

因为,在吕公著眼中,估计一切都可以水到渠成。

赵煦合上奏疏,微笑着说道:“吕学士的文字,写的极好!”

“朕往后一定和学士多请教!”

吕公著连忙拜道:“不敢!”

帷幕内的两宫也都笑了起来,太皇太后道:“学士的文章,当年英庙也赞过,官家确实该好好和学士请教请教!”

向太后则道:“大行皇帝以学士为师保真是选的极好!”

“六哥以后,遇到不懂的,可以直接在朝堂上问学士……学士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吕公著立刻表态:“老臣惶恐,愿为陛下鞠躬尽瘁!”

其实,此刻他最想知道的是——少主怎么看他的上书文字?

吕公著相信,少主应该是看懂了的。

不然,他不会说那些话。

可态度呢?

这可让他急坏了!

好在,这个时候向太后帮他问了。

“六哥以为,学士上书所言如何?”

便听着少主答道:“儿有些地方还不太懂…回宫后,还需请教太母、母后……”

吕公著咽了咽口水,他其实很想说:陛下您不如现在就问老臣……看看哪里您不满意?老臣我改!

可他没有这个胆子,也不敢逾越自身的身份,只能乖乖的站在原地,低着头。

帷幕中的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却都开心起来。

这是她们现在最享受的时光。

没有之一!

因为官家太聪明了,一教就会,几乎不需要过多提醒!

而且官家记忆力特别好,教过的东西,总是能记得很清楚!从来不需要她们额外提醒!

便听着帷幕内的太皇太后说道:“学士上书所言,老身和皇太后看了,都觉得甚好!”

“如今,国家艰难,天下事艰辛……”

“这朝堂上,尚需学士这样的老臣辅佐……”

“不知道,吕学士可愿入朝,暂充执政之位?”

吕公著虽然很想问一问:娘娘,官家何时能给老臣一个答复?

但,面对太皇太后的垂询,他也只能按照着流程,拜谢着:“老臣惶恐……天下名臣元老皆在,岂敢望执政之位?”

“望乞两宫慈圣,另择贤臣!”

“譬如……”吕公著大着胆子,试探着说:“资政殿学士司马光,天下知名……”

帷幕中,在这个刹那陷入了短暂寂静。

吕公著连忙持芴谢罪:“老臣惶恐……”

帷幕中的太皇太后笑了一声,没有对吕公著提起的司马光做表态,只是说道:“国事艰难,还望学士念在大行皇帝的殷殷期盼以及官家、老身还有皇太后……莫要推辞!”

吕公著抬起头,看向殿上御座上,那位似乎依旧在低着头看着他的奏疏文字的少主。

他知道的,他已经没有选择了。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