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没有永恒的敌人(2/3)
“刘兄,我们这么干,徐阁老怕是会气疯了吧?”
叶弘昌神色略显紧张的问道。
在蜀地混的憋屈,那是因为用兵非徐文岳的强项。
一旦回到了朝堂上,重新执掌帝国大权,那才是满血的徐文岳。
得罪这样的权臣,哪怕他们是勋贵的干将,一样感受到了压力。
“不至于!”
“徐阁老宰相肚里能撑船,应该不会和我们计较。”
“此事虽然办的有些不地道,但符合朝廷法度,何况又不是我们故意坑人。
就算传了出去,大家也只会说姓仲的贪功冒进。
我们本就是外来之师,部队水土不服,需要休整有什么问题。
纵使徐阁老要计较,我们也是奉命行事。
发起大战前,没有和侯爷沟通,我们都不知情,如何能够及时配合?
权力移交在即,徐阁老不会节外生枝的。”
刘启峰不确定的说道。
随着局势的好转,勋贵系和文官集团的矛盾,变得越发尖锐。
尽管双方高层都在刻意压制,下面还是出现了不少冒头,谁也不知道矛盾在哪儿点燃。
稍微有点政治头脑的,现在都在谨言慎行,避免自己陷入风暴旋涡中。
“刘兄说的不错,叶兄你太敏感了。
此事从头到尾,都没有牵扯到徐阁老。
全是仲辰良自己作死,我们几个只是顺水推舟。
陛下有意在蜀地复制东南八省的改革,侯爷身上的担子重,没有自己人支持可不行。
趁机撤换一批蜀地将领,正好给大家腾位置。
据说徐阁老也是支持税制改革的,在蜀地任职期间,一样加强了商税征收力度。
或许上面,早就已经沟通好了。”
云羽丰平静的说道。
天塌下来,有高个子在上面顶着。
随着战争的结束,新扩编的部队,数量就有些偏多了。
最少湖广五镇的编制,看起来非常扎眼。
要知道其他各省,都是两到三镇的募兵编制。
威名赫赫的辽东系,现在也就五镇的编制。
作为内陆身份的湖广,不可能有这么多编制。
如果不是蜀地战争需要,估摸着朝廷的裁军令,早就到了湖广。
勋贵系内部的解决方案,借助入蜀作战的契机,趁机拿下蜀地的募兵番号。
部分将领换个地方任职,以保障大家的利益不受损。
倘若谋划不顺利,朝廷裁军之后,那就只能平调去其他省份任职。
大虞需要良将的地方不少,位置肯定会有的,只是待遇很难保障。
“云兄说的不错,看来是小弟太过偏执,或许上面早就谈妥了。”
“不过叛军的动向,还是有些奇怪。
看他们的行军路线,全部都在往川西跑,那边都是土司的地盘。
莫非是想要依仗当地的复杂地形,阻挡我们的围剿?”
叶弘昌突然话风一转,瞬间引起了众人的兴趣。
叛军的进军路线,完全不符合常理。
蜀地四面环山,出川要道全在官军手中。
正常情况下,遇到重兵围剿,叛军应该殊死一搏。
“谁知道叛军脑子里是咋想的。
或许那帮叛军,想去过一过土司瘾,准备隐居深山。
又或许是他们觉得,乌思藏都司和朵甘都司是风水宝地,想把自己的埋骨之地放那边。
当地气候恶劣,不适合大军行动,只要叛军躲了进去,我们想追也难。
不过这也是好事,能够兵不血刃的解决敌军,自然最好不过。
侯爷让我们就地休整,估摸着就是想降低损失,故意把叛军往绝地引。”
刘启峰笑着说道。
局势发展到现在这一步,留给叛军高层的选择已经不多了。
甭管前路多么曲折,只要能看到希望,那就是落水中人眼中的救命稻草。
“三位总兵大人,徐阁老来访!”
听到这个消息,闲聊的三人瞬间脸色大变。
嘴上说不忌惮,正主找上了门,他们还是忍不住慌神。
没有丝毫犹豫,三人当即起身出门迎接。
“三位将军,这是不欢迎老夫啊!”
徐文岳笑着说道。
“阁老说笑了,末将等人对阁老早就仰慕已久,今日…”
客套的话才说了一半,徐文岳就开口打断道。
“云总兵对吧!”
“老夫记得当年在扬州的时候,汉水侯带兵拦老夫的车架之时,你也在里面。
这才短短几年时间,就一跃成了一镇总兵,看来很得汉水侯的器重嘛!”
此言一出,场上气氛瞬间尴尬起来。
一位是老上司,一位是当场阁老,云羽丰根本不知该如何接话。
当年跟着李牧去拦车架,那是出生牛犊不怕虎,根本没有认识到阁臣的权力有多恐怖。
在官场上混的时间长了,逐渐了解到了权力真谛,行事也变得谨慎起来。
“阁老还记得当年之事,实在是末将的荣幸。”
短暂失神之后,镇定下来的云羽丰,冷静回应道。
当年下令的是舞阳侯,带队的是汉水侯。
纵使徐阁老想秋后算账,也是这两位在前面顶着。
按照政治游戏规则玩,眼前这位才是位高权重的当朝阁老。
若是直接翻了脸,蜀地叛军出没,阁老也有可能发生意外。
“哈哈…”
“怎么能够不记得,当年拦老夫车驾的,现在全都成了我大虞朝的栋梁。
这样的千古佳话,未来史书上,少不了记录一笔。”
徐文岳当场大笑道。
当年车架被拦,让他没了面子,正常情况下肯定要找回来。
只是因为情况特殊,他回京之后没多久就外派平叛,没有功夫秋后算账。
等回过神来,当年拦截他车架的官兵,全成了大虞朝的高层将领。
到了这一步,已经不是报复不报复的事情,而是彰显他肚量的时候。
心里怎么想不重要,关键是他没有采取实质性的报复行动。
事情宣扬出去,大家都得说他宰相肚里能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