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二章、又见联姻(2/3)

“夫人,我先过去忙了,稍后再回来陪你。”

说完,李牧直接起身欲往会客厅。

“等等夫君,先换身衣服。”

景雅晴当即提醒道。

相较于李牧,作为传统大家闺秀的她,明显更加注重礼仪。

平常接见下属,穿什么衣服都无所谓,没人会在这方面挑刺。

面对顶头上司,那就不能这么草率了。

“好!”

李牧不情愿的说道。

封建王朝,礼字贯穿了整个社会。

衣食住行,到处都有礼法约束。

进入会客厅,李牧发现舞阳侯身边多了一个年轻人。

“愣着干嘛,还不赶紧拜见你牧堂兄!”

舞阳侯的话,把李牧吓了一跳。

李家是大族,同辈的堂兄弟姐妹也不少,可终归身份地位不一样,不是谁都有资格一上来就称兄道弟。

除了血脉近支外,其他人见了他,都要恭恭敬敬的称呼一声“侯爷”。

这些人李牧都见过,其中绝不包括眼前这位。

“拜见牧堂兄!”

青年男子当即躬身见礼。

“总督大人,这位是?”

李牧一脸疑惑的问道。

蹦出一位同辈的旁系远亲,他不觉得奇怪。可人是舞阳侯亲自带来引荐,那就不一样啦!

“哈哈…”

“这是老夫的嫡长子。

最近太后心血来潮,当了一回媒人,让犬子同你叔父的嫡长女定了亲,叫你一声堂兄不过分吧!”

舞阳侯笑呵呵的回答道。

作为后面加入的,想要迅速融入勋贵集团,最简单的操作就是政治联姻。

唯一的问题在于,几大顶尖勋贵这么抱团,皇帝是否答应。

毕竟,现在的勋贵集团,同几年前的勋贵集团,手中掌握的权力和政治资源,完全不再一个档次上。

考虑到媒人的特殊身份,李牧很快把这些忧虑抛之脑后。

涉及到两家顶尖勋贵,没有永宁帝的默许,太后就算有心牵红线,也很难成功。

目的非常简单,向外界释放政治信号,皇帝是信任勋贵的。

平叛战争进入关键时刻,站在永宁帝的立场上,绝不允许出现乱子。

此时释放政治讯号,有利于接下来的平叛。

“哦!”

“都是自家兄弟,有什么不能的!”

李牧笑着回应道。

在这个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长辈们谈好了,那么亲事就算定下啦。

堂妹的婚事,有镇远侯夫妇张罗,轮不到李牧操心。

舞阳侯带着长子过来见他,只是通知结果,可不是询问他的意见。

“既然是自家人,那么犬子就交给你带了。

原本我还想让他慢慢成长,可是军功太过难得。错过这次机会,再想获得军功就难了。

他没有上过战场,你多担待一些,让他跟在身边学着点儿,顺便蹭点儿军功。

勋贵子弟皮实抗揍,若是他不听话,你尽管揍便是,不用给我面子。”

舞阳侯坦言道。

军功分配问题,这是事先谈好的交易,按照约定进行即可。

只是当时没说要他负责带“徒弟”,不过既然舞阳侯这位老上司亲自开了口,李牧自然要应承下来。

“此事简单,帅营中有我的三位堂弟任职,贤弟如果愿意过来,那就跟着一起吧!”

李牧当即给出了安排方案。

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赶。

能够学到多少知识,全靠自己的天赋。

相比老牌勋贵家族,在军事经验积累上,舞阳侯府才刚刚起步。

仅凭市面上广为流通的兵书,没有天纵之才的话,很难培养出一名优秀将领。

“好,此事就这么定了。”

“对了,最近你在家中休息,可能没注意到,蜀地局势已经非常危险。

云贵联军未能完成收复川东门户的重任,徐阁老的诱敌计划,让自己陷入绝地。

朝廷派出的援军,刚走到一半就被关中叛军给拖住了脚步,一时半会儿无力向蜀地提供支援。

镇远侯从湖广派出的援军,也被挡在了夔门之外,无法向川中迈进。

为了不给叛军留下反扑的机会,陛下派人送来密旨,责令我们尽快剿灭傅逆叛军。”

说到后面,舞阳侯的神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他和徐文岳有矛盾不假,但那只是一时的意气之争。

就算要报复对方,也不能搭上整个蜀地。

此刻朝廷援兵进不去,被困成都府的徐阁老,只能靠自己想办法自救。

想要朝廷全力增援,那要等平定了傅逆乱军后。

朝廷先江南后蜀地的战略布局,肯定是没错的。

可是对被困的徐阁老一行人来说,就显得有些残酷,相当于被朝廷给放弃了。

揉了揉额头,李牧也暗自叫苦。

本以为剿灭了卫逆之后,自己就可以在后方躲清闲,全力准备征讨安南。

听舞阳侯的意思,明显是希望他能再次上前线指挥大军,以便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剿灭傅逆叛军。

这么一来的话,攻伐安南的时间,必定会向后面推迟。

“总督大人,等到秋粮入库之后,您就带兵亲征傅逆吧!

官军同时从湖广、江西、浙江三路,向叛军发起全面进攻,辽东那帮家伙也会跟着趁火打劫。

四路围攻一起展开,叛军肯定招架不住。

不用理会敌军调动,直接稳扎稳打,逐步向前推进,压缩叛军的战略活动空间。”

李牧想了想说道。

点子他可以出,帮忙指挥大战也能商量,但主帅的位置,他真心没有兴趣。

有时候功劳太大,也是一种麻烦。

不推几个名将出来,淡化自己的存在感。

后面想图谋世镇安南的差事,可就难啦!

理智告诉他,封建王朝扛不过小冰河时代。

无论大虞的文臣武将们如何努力,面对层出不穷的天灾人祸,最后都只能接受现实。

想要为王朝续命,要么放弃北方南迁,要么开辟新的粮仓。

看似有两个选择,其实一个也没有。

大虞朝的底色,决定了这不是一个为了延续统治,就能抛弃责任偏安一隅。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