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章、逼出来的决战(2/3)

“陛下,山东、河南的官军同时出动,一起向我们发起了进攻。

徐州前线告急,冯将军发来了紧急求援信!”

兵部尚书范修文神色凝重的说道。

自从武昌会战爆发后,吴国上下的视线,也被吸引了过去。

吴国想要夺取天下,不光要解决大虞,同样也要兼并楚国。

看着楚军和虞军在前线卖力厮杀,作为观众的吴国高层,对两家抱有非常高的期待。

最好是能同归于尽,他们好过去继承遗产,横扫整个南方。

可惜盟友不争气,无论怎么进攻,都没有撕破官军的武昌防线。

明明坐拥优势兵力,在几百里的战线上,还经常吃亏。

不过他们是观众,吐槽几句就完了。

盟友纵使吃了亏,兵力上的优势依旧明显。

大不了拿人命填,慢慢堆死敌人。

不是自家人,盟友的伤亡再大,他们都可以接受。

怎奈树欲静而风不止,他们想当渔翁,朝廷却不答应。

先是盘踞松江府的官军,时常出兵袭扰周边州府,逼得他们只能调集重兵围剿。

经过一系列苦战之后,才将敌军压制在了松江府。

敌军后方有补充,想要彻底歼灭敌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不过只要占据上风,胜利也只是时间问题。

万万没有想到,北方的官军也跟着动了起来,逼得徐州方面只能向后方求援。

“冯邦彦,他是干什么吃的?

徐州地区部署了近五万大军,河南、山东两地的官军加起来,顶多能出动这个数字。

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他连守城都做不到么?”

傅皓轩冷漠的质问道。

北伐失败他认了,谁让自家没有骑兵呢!

现在自家作为守城的一方,敌军的骑兵优势,又不能拿来攻城,再吃亏就说不过去了。

“陛下,伪朝骑兵肆虐,直接切断了徐州各州府间的联系。

敌军每次发起进攻,都是集中优势兵力,挑薄弱点下手。

以至于徐州防线,在局部地区出现了缺口。”

范修文委婉的解释道。

看似是官军骑兵发挥了作用,实际上问题的本质,还是吴国军队战斗力赶不上官军。

这种差距,不是他们单独存在。

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军,战斗力都赶不上官军。

这是业余选手,对战职业选手。

想要占据上风,需要很长时间的磨砺。

哪怕是起兵之日算起,吴国军队诞生也就三年,走向正规化还不到一年。

可精锐的边军骑兵,士兵接受训练的时间,都超过了三年。

期间更是经历过无数次厮杀,无论是战术运用,还是战场上的配合,都不是他们能比的。

“废物!”

怒骂一声之后,傅皓轩很快恢复了理性。

冯邦彦他是了解的,如果不是被逼无奈,此人是不会伸手求援的。

徐州战略意义重大,对吴国来说不容有失。

救援是必须的,现在的问题在于,要如何进行救援。

搞不好眼下的局势,就是官军刻意营造的,目的就是为了围点打援。

坐拥骑兵优势,深入战场百八十里,就和玩儿一样。

稍不留神,援兵在增援路上,就被敌军给伏击了。

“诸位爱卿,可有人愿意领兵,替朕解了徐州之围?”

傅皓轩缓缓问道。

存在风险,也必须进行救援。

丢了徐州府,战火很快就会烧到庐州、凤阳、淮安、扬州等地。

这些州府,都是富庶之地。

能够为吴国提供粮食和税收,尤其是两淮盐业,为吴国赚取了巨额利润。

“陛下,末将愿往!”

见迟迟无人出列,武都侯谢毅飞上前一步说道。

亲信享受优待,关键时刻也必须顶上去。

官军骑兵优势太过明显,这次救援徐州,注定是苦差事。

大破敌军建功立业,根本指望不上。

反倒是要小心敌军突袭,在半道上给他们来一个狠的。

行军都要小心谨慎,以免被敌人有机可趁。

一切顺利的话,也就帮守军保住徐州,苦劳大过功劳。

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

“好!”

“武都侯听令!”

“末将在!”

“着你率领五万大军,立即赶赴徐州进行增援。

此战不求歼敌,只要保住了徐州府,就是大功一件!”

武昌城下。

一系列的坏消息汇总到手中,卫嘉瑞突然发现自己发起武昌会战,实在是太过草率了。

“江西局势持续恶化,吴国北线战起,局势对我们非常不利。

诸位爱卿,可有妙策赐教?”

卫嘉瑞期待的问道。

从称王建制开始,他就不断搜罗治下名士,以期获得王佐之才,助他夺取天下。

努力没有白费,虽然大部分都是水货,但在这期间他确实获得了不少人才。

不过许多人,都是被迫加入的,对楚国的归属感不高。

分配的工作是完成了,但总感觉这些人有所保留。

对这样的局面,除了用时间慢慢收复人心外,卫嘉瑞也没有别的办法。

“陛下,官军发起了反扑,证明敌人对武昌会战,并没有必胜的把握。

为了增加胜算,敌人才利用这些卑鄙手段,企图让我们自乱阵脚。

越是这种时候,我们就越要保持冷静。

河南、山东官军南下,吴国那边自然会应付。

即便是战事不利,一时半会儿也影响不到我们。

真正棘手的是江西局势全面恶化,浙江局势也陷入动荡。

不过这两地遇到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只要我们干脆利落的赢得武昌会战,现在面临的所有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丢掉的土地,后面拿回来便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