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李氏计田法(2/3)
前面击败了叛军,收复了大片的失地。
甭管出台了什么政策,只要同这扯上关系都属于事从权宜,深究就是不顾大局。
坑都挖好了,怎奈对方根本不跳。
没能给张思翰扣上不顾大局的帽子,让他后续的计划,根本没法继续展开。
等对方站稳了脚跟,再想要赶人就不容易了。
知道监军心情不爽,李牧也没往跟前凑。
一面吃瓜看戏,一面整军备战,同时还忙着组织人手抢收春粮。
“李指挥使,春粮收成如何?”
贾博关心的问道。
卫所兵的钱粮,主要是靠自筹。
广西的情况特殊,才是朝廷划拨钱粮,临时供养这支军队。
后续的钱粮,朝廷依旧会提供,但这个数额难免会打折扣。
朝廷的平贼饷有限,能够自筹一分是一分。
“非常糟糕!
本将长这么大,就没见过如此贫瘠的土地,亩产怕是不足一石。”
看着联袂而来的巡抚和监军,李牧故作恼怒的说道。
粮食产量低是必然的。
冬耕的时候,本来就有些误时节。
为了赶时间,抢种更多的土地,肥料都没有来得及用。
玩的就是广种薄收,亩产自然低的可怜。
“亩产居然这么低!”
张思翰脸色大变道。
早就听说过广西是苦寒之地,万万没有想到,居然苦到这种地步。
如此低廉的粮食产量,对他这位巡抚来说,绝对是一场灾难。
“巡抚大人,何必大惊小怪。
岭南自古都是苦寒之地,土地多是山地,粮食产量低下是正常的。
不过这么一来,卫所的军粮怕是自用都不够,更不要说支援其他地方。
看来接下来,还是要靠朝廷从外面调粮。
巡抚大人,军粮本官去向朝廷要。
难民和战犯的口粮,就要劳烦您来解决了!”
贾博幸灾乐祸的说道。
在张思翰到任前,这些烦心事,全靠他去解决。
朝廷划拨的赈灾粮,根本就不够用。
迫不得已之下,只能虚报一些兵员数量,这才渡过了难关。
现在这些麻烦事,全部移交给了地方,就该张思翰这位巡抚负责。
“贾大人,你没有组织差役征税么?”
张思翰发愁的问道。
向朝廷索要钱粮,可是一件苦差事。
连军饷都敢克扣的官僚系统,赈灾粮只会被克扣的更厉害。
明面上划拨的是好米,到了地方上,就变成了糟糠。
如果不能从地方上筹集一部分粮食,全部依赖朝廷划拨,那是真的会饿死人。
“巡抚大人,你不是开玩笑吧!
这些州府全是刚收复的,民众们遭受了叛军毒害,正处于最窘迫的时候。
你去下面的村庄附近看看,草根树皮还剩下多少。
民间都要饿死人了,本官岂会在这种时候趁火打劫。
早在去年的时候,本官就上奏朝廷,免去了广西民众三年的赋税。”
听了贾博的回答,张思翰被气的差点儿破防。
早知道不能抱有期望,万万没有想到,局面比他预想中还糟糕。
能够让官员主动放弃征收,那只能证明,民间真的没有油水可榨。
看了一眼神游天外的李牧,他果断打消了从卫所中调粮的念头。
直觉告诉他,如果提出这个过分要求,自己的巡抚就当到头了。
“民生多艰啊!”
感慨一句之后,张思翰略显为难的说道。
“按照大虞律,反贼家属和战俘,除了头目需要问斩外,其余人都是要流放充军的。
广西自古就是流放地,大虞也找不到比这里更偏远的地方。
李指挥使,本官不日就要对这些人做出判决,到时候需要你来接管。
朝廷给的拨款有限,巡抚衙门只能给你提供有限的补贴。
缺额的部分,等衙门财政好转之后,才能予以补足。”
战俘和反贼家属,本身就是李牧派人负责看押。
只不过这些人的吃喝,按照规矩是由地方政府承担的。
广西地方政府都没有,前期是李牧自己想办法垫付,后面监军到位之后才补发了部分开销。
张思翰这位巡抚到任后,这些负担顺理成章的丢给了他。
理论上,他可以向朝廷求助,不过这需要时间。
贾博向他移交的只是赈灾粮,反贼家属和战俘的开销,主要靠虚报的军粮来填坑。
明明才恢复了四个卫的编制,上面拨付的钱粮却是按照十二个卫,外加三万募兵进行的。
放在台面上,肯定不合规矩,但特殊时期特殊处理。
现在职权进行了分离,贾博明显不会拿出军粮,替自己的竞争对手解决麻烦。
没有选择的张思翰,只能提前走程序,对战俘和反贼家属进行判决。
按照大虞律,罪犯流放充军后,犯人就要靠自己劳动养活自己。
平常时期的流放,通常都是流放三五人,多的时候也不过百八十号人。
牵连更广的大案,数十年都不一定能够遇上。
有免费劳动力送上门,还有衙门发放的补贴,卫所军官们自然没意见。
可一下子多出二十多万免费劳动力,还没有足够的补贴,那就从生产力变成负担。
典型的风险转移大法。
不过张思翰肯定,这些负担压不垮李牧。
徐阁老向广西方面划拨的钱粮,本身就是公开讯息。
钱粮在贾博手中控制着,他没有办法要出来,不等于李牧也要不出来。
看守粮仓的军士,都是李牧麾下的兵马。
他这个巡抚过去要粮,需要监军的批条。
换成李牧这位主帅,把粮仓搬空了,监军都不一定能发现。
“巡抚大人,按照大虞律处置,本将自然没有意见。
不过过去的岁月里,广西军田被地方大族肆意圈占,严重影响到了军队的生存。
以往清查的阻力太大,现在阻力不复存在,我们必须尽快予以捋清。”
李牧淡定的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