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 、铜钱(2/2)

小插曲结束,李牧再次把精力投入到军队训练中。

他已经想清楚了,新到任的军官听话也就罢了,若是不安分那就进行“重点培养”。

按照最严苛的标准训练,他就不信那些养尊处优的家伙,能够受得了折腾。

小苍山之上。

今天是收获的好日子,经过多道工序处理之后,第一批铜正式冶炼完成。

望着眼前的铜锭,李牧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冶铜技术诞生了上千年,到了大虞朝工艺已经相对成熟。

铜被冶炼出来,下一步只需加工成铜钱,就算整套流程走完。

虽然朝廷明令禁止,民间私自铸造铜钱,但这些法令早就名存实亡。

发展到了现在,铸造铜钱的主力已经不是官府,而是各地的士大夫。

私钱泛滥,引发了劣币驱良币。

导致朝廷铸币收入大减,官办的铸币衙门甚至出现了亏损。

为了弥补亏空,朝廷铸造的官钱质量,也跟着质量下降。

恶性循环之下,让大虞朝的铸币业,乱成了一锅粥。

一切都是利益惹出来的祸,铜钱铸造技术太过简单,利润又太过丰厚。

相比直接卖铜,铸造成钱币之后,纯收益最少增加百分之五十。

“这座铜矿,每月大概能够生产多少斤铜?”

李牧关心的问道。

“回大人的话,按照目前的进度,每月大概能够冶炼出五千斤铜。

后续如果扩大采矿规模,产量还能够扩大一些。”

听了工匠的回答,李牧当场就傻眼了。

虽然心里有预期,知道铜的产量低,但没有想到会这么低。

月产量五千斤,不是五千吨,他都怀疑自己的耳朵是否出了毛病。

按照大虞朝的官方制钱规制,一斤铜能够生产一百六十文铜钱,铸造市面上的私钱大约能生产两百枚。

五千斤铜不过生产八十万到一百万枚铜钱,约合白银八百到一千两。

如果是利润的话,李牧也就认了。

问题这仅仅只是产值,刨除生产成本之后,纯利润大概也就五六百两。

暴利是暴利,唯独这个产能太过感人。

指望靠铜矿一朝爆富,明显是指望不上。

“做的不错,争取再接再厉把产能提高上去。

工匠每人领取一两赏银,老师傅领取二两。

往后大家的待遇,除了基础月俸外,还有额外的产能奖。

产能每增加一倍,大家的收入增加百分二十。”

李牧随即画起了小饼。

目前的暴利,那是建立在人工免费的前提下。

如果计算上人工成本,矿山的收益就大幅度缩水。

收益低,待遇自然不可能太好。

当然,更多还是现在的产能基数太低,增长空间着实太大。

别说是产能翻倍,就算是产能增长十倍、百倍,那都是大有可能的。

若不是大虞朝缺铜,这种小规模的开采,根本没有竞争力。

“多谢大人赏赐!”

老者急忙叩谢道。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