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零六章 、暴利产业(1/2)

在李牧采取行动的同时,各路权贵、世家大族,也从各地赶赴两淮地区。

为了筹措战后重建的经费,淮安府对外放出了发卖土地的消息。

扬州府虽然没有对外官宣,但卖地也是时间问题。

在和平年代,这种合法兼并土地的机会,可是不多见。

有点儿实力的,都跟着过来凑热闹。

哪怕家族不在这边,也没有关系。

大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少不了要分散风险。

难得扬州和淮安这种富裕地方,出现了权力真空。

迁徙一个支脉过来发展,对各家来说,都是不小的诱惑。

一时间托关系、找人情的遍地都是。

作为扬州地区的实权人物,李牧也收到了不少拜帖。

能够推的全部都给推了,一些推不掉的,他也只能硬着头皮接待。

漂亮话说满,真遇到了事情,那就视情况再看。

大虞这种人情社会,只要身在名利场中,谁都躲不开人情世故。

幸好战俘借调,进展的很是顺利,抚平了这点儿小郁闷。

各路将领都为战俘的吃喝发愁,有人过来分摊压力,那是再好不过。

明明只是计划借调五千人,最后硬是被赛了两万多人。

男女老幼都有,全是拖家带口那种,吓得李牧急忙取消去淮安府调人的计划。

扬州矿产资源不算富裕,产量较高的大矿,都被朝廷登记造了册。

怕麻烦的李牧,不想和矿税监打交道,避开了这些烫手山芋。

到手的仅仅只有三座煤矿、两座铜矿、以及一座产量较低的银矿。

具体产能未知,原主人都成了灰,没有留下任何资料可查。

李牧不是学矿业的,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约等于零。

从难民中找到的矿工,勉强算是技术人员。

敢干这买卖,纯粹是觉得前面有人在开采,就证明有利可图。

铜矿和银矿需要进行冶炼,能够赚多少钱,还要看矿石的品质。

煤矿就简单多了,反正劳动力足够便宜,开采出来的都是钱。

买家就是两淮地区的盐场,长年累月的煮盐,周边的树木早就被砍伐一空。

到了大虞朝,各大盐场都有使用煤炭充当燃料。

为了区别于传统的木炭,民间都称呼这黑乎乎的东西为石炭。

不光是盐场,在大虞的几座主要城市,石炭也被广泛用作取暖燃料。

以扬州为例,作为一座人口数十万的大都市,如果所有人都用木炭取暖,一个冬天就能烧光扬州府的山林。

最关键的是价格,木炭每百斤3.3钱,煤炭每百斤才1.3钱。

李牧到矿上看过,现在开挖的是浅层煤矿,开采技术难度相对较低,每人每天挖上几百斤不难。

在人工成本管饭的情况下,哪怕批发价只有零售的一半,那也有丰厚的利润。

“知府大人,事情压不住了。

淮安府那边已经开始卖地,现在外界的目光都盯着我们,实在是拖不下去了。

尤其是那群丘八,天天过来讨饷。

不知道是哪个王八蛋想出来的主意,那帮混蛋还带了一群老人和孩子,天一亮就在衙门口哭。

现在都快成了扬州一景,不知情的还以为我们横征暴敛,搞得治下百姓…”

话到了后面,马同知已经说不下去了。

为了钱粮的问题,最近几天古知府去了一趟南京,所有的事情都丢给了他。

天天被一群兵痞跟着,他每天都紧绷着神经,唯恐那些家伙突然爆发,给他来一下狠的。

受苦的不光他一个,衙门中的大小官员都受到了骚扰。

为了证明府库空虚,一个个官员被迫吃起了粗粮。

活了大半辈子,都没有吃过粗粮的人,现在居然被逼着吃粗粮和腌菜。

这种苦日子,他是一天也不想过。

可是没有法子,那群兵痞不讲究。

天天过来跟着,还要他负责管饭。

仆人试图过去驱赶,每次都被揍的很惨,搞的他完全没了脾气。

“不光是扬州如此,南京那边也受到了骚扰。

只不过相对要收敛一些,没有做的这么过分。

我这次过去,实质性的支持没有获得,反而催促着我们,赶紧把问题给解决掉。

罢了,现在谁都指望不上,那我们也跟着卖地。

在卖地之前,先安排人清查一遍田亩数量,还有境内的大小矿产也要搞清楚。

同样的错误,可不能犯两次!

那些战俘也一并处理掉,趁着现在卖地的机会,一起捆绑销售出去。” 古有文缓缓说道。

相对之前周通判的提议,直接发卖为奴,明显要轻了不少。

不过从轻发落,符合士代推崇的“仁政”思想。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样处理隐患不小,未来这些人若是再次发起叛乱,他们是需要担责的。

“为今之计,也只能如此。

不过那些穷凶极恶之徒,必须要提前筛选出来,不然后患无穷。”

马同知认同的点了点头道。

两害相权取其轻!

相比埋下的政治隐患,明显是名声更加重要。

“穷凶极恶之徒,倒是无需担心。

俘虏中最强壮的那些家伙,基本都被我们的李大参将,借调过去挖矿了。

就算有漏网的,我们也可以打包塞给他。

恶人还需恶人磨!

再怎么凶悍的恶徒,遇上那帮兵痞,也只能乖乖干活。”

周通判没好气的说道。

前面的稍不留神,被李牧占了大便宜。

虽然大家明面上没说什么,可私底下还是没少埋怨他。

吃了一个闷亏之后,自然不会有好话。

如果不是为了顾全大局,他早就行文各路将领,禁止他们把战俘外借。

可惜这只能想想,想要解气简单,难的是怎么善后。

府库拿不出钱粮,还不准人家自己想办法,那就是把人往绝路上逼。

“周通判说的不错,恶人需要恶人磨!

干脆把叛军中的所有青壮,都交给李参将管束起来,免得留在外面惹麻烦。”

古有文当即答应道。

决定承担责任,依旧需要降低政治风险。

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之后,他们虽然嘴上经常骂李牧跋扈,但心里还是认可了其能力。

驻扎在扬州的众多军队中,就数李牧麾下的士兵,没有出来惹事。

或者说惹了事,不需要他们地方官介入,人家就主动处理了,没给他们添过麻烦。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