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65章朱元璋竟帮叶大人升官,永别古人生涯计划,传国玉玺即将面世(2/3)

“文官涉军天下大乱,这是历史的教训,本官只是一个非主流的特例,非主流永远不能代表主流,特例永远不能代表普遍惯例。”

说着,叶青又看向李将军道:“在明面上,你才是雁门城防战的总指挥,本官上报朝廷的奏疏之中也是如此,此战与本官没有任何关系,本官只是协助后勤。”

“武将永远保境开疆,文官永远治世安民,还望诸位切记。”

“雁门关,今后就仰仗诸位将军了。”

话音一落,叶青就站起身来,面对将军们行拱手礼:“下官在此,送将军们!”

将军们看着眼前的叶大人,只觉得这饭厅里尽是永别的气息。

但转念一想,也觉得他们和叶大人的缘分,不说完全走到头,也该是差不了多少了。

时光转瞬,三年任期已经快要到头了。

来年开春,他们尊敬的叶大人就该届满到期了。

以他们叶大人的功勋,回家种田不可能,继续当知县连任雁门或者平调其他地方也不可能,必定是青云直上。

总之就是一句话,这位叶大人来年开春就要离开雁门,到了那时候,还想再见上一面,那就真的是难于上青天了!

李将军率先打破寂静道:“都面色如此凝重干嘛?”

“叶大人来年就要高升了,我们应该高兴才是啊!”

&天才一住言情小说s23usnbsp;将军们听到这么一句话,立马就爽朗的笑了起来,眼里虽有不舍,但也尽是喜色。

叶青也只是面带笑意的同时,看着星空的深处,犹如看见了回现代都市的时空隧道。

他笑着点头道:“不出意外的话,升得还有点远!”

将军们自然不知道叶青的真正意思,只以为他说的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天子脚下的京城。

虽然不舍,他们也觉得是好事一件。

本来嘛!

天下从来就没有不散的筵席,只要是生离而不是死别,那就是天大的好事,更何况还是高升。

“叶大人,我们没什么好送你的。”

“我们大家伙一起再唱一遍,叶大人写的军歌吧!”

叶青也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提议,这必将成为他珍贵的古代记忆,但他不拿别人的成果装逼是原则问题。

叶青再次强调道:“我再说一遍,这不是我写的军歌,这是我一个老乡写的,被我记下来了而已。”

很显然,叶青的大实话又被他们认为是一种谦虚的手段。

“好好好,你说什么那就是什么,你说是我爷爷写得都成。”

“来,开唱!”

叶青的眼里,雁门县的驻军将领们瞬间列队,用充满男子气概的嗓门,唱着那首由他教给雁门驻军将士,但实际上是一位现代未知歌手所写的歌《汉家将士》!

“长刀所向,直指那北方的牧场,残阳如血,流淌在南下的征途!”

“旌旗猎猎,召唤着东进的战鼓,黄沙漫漫,挡不住西征的脚步!”

“华夏自古多壮士,可杀不可辱!”

“忠孝自古难两全,含泪别父母!”

“封狼居胥霍去病,运筹帷幄李药师!”(李靖字药师)

“所向无敌,汉军威武!”

“血染战袍,是男儿最美的衣服,马革裹尸,是英雄壮烈的归宿!”

“刀枪森森,挑颗颗胡虏的头颅,战车滚滚,碾排排敌人的尸骨!”

“汉贼自古不两立,华夷辨清楚!”

“人生自古谁无死,丹心照史书!”

“马踏八方汉家军,威震四海华夏人!”

“犯我华夏,虽远必诛!”

叶青听着这首男子气概十足的歌,也将这些尽是男子气概的脸庞,深深的记在了心底。

他们离开之后,叶青又提着祭品独自来到了‘靖边祠’。

他看着李牧的神像,看着李广、李世民、李靖的画像,一个字也没有说,因为所有的话都在心里。

“学生作为古代将军的最后一战,你们还满意吗?”

“满不满意,这都是最后一战了!”

叶青再次亲手做了一遍这里的清洁,等他回去的时候,已经是深夜时分。

等他洗漱完毕之后,也距离天亮不远了。

次日清晨,县城又变得热闹了起来,又变成了一座欢声笑语之城。

将士阵亡固然应该伤心缅怀,但活着的人也该笑着生活,这也是对阵亡将士最好的慰藉。

今天最忙碌的县衙部门就是税务大厅,不仅是商贸税务窗口和农业税务窗口,可以说说有的税务窗口都排起了长队。

税务大厅人手不够,连衙役都被拉了好多人去帮忙。

可想而知,雁门县今年各行各业的税务收入有多高!

而他叶青在来年开春,该上缴给朝廷的税收又得该有多高!

一个月后,也就是洪武六年的十二月初,朱元璋再次身披龙袍,坐上了奉天殿的上位龙椅。

朱元璋看着底下的文武百官,除了出征在外的徐达他们,所有人都在,并无一人告假。

朱元璋拿着叶青写给朝廷的奏疏,让常侍太监大声念出来。

常侍太监大声念道:“雁门驻军不仅成功守住雁门关,还成功与魏国公所领北伐大军汇合,聚歼北元大军二十五万于城下,王保保仅带五万残兵北逃。”

“北伐大军修整三日之后,继续北伐!”

“此战,皆是雁门驻军之功,皆为驻军将领指挥有道,臣身居后方督办粮草补给,实不敢居功。”

“雁门县知县,叶青!”

念完之后,朱元璋便虎视下方百官,严谨问道:“你们以为,咱该如何赏赐雁门驻军将士?”

“咱又该如何奖赏雁门知县叶青啊?”

下方百官默不作声,全都余光看向中书右相胡惟庸和翰林院大学士孔克表,以及吏部尚书吕本。

这种时候只有他们敢发话,也只有他们知道该怎么说。

吏部尚书吕本依旧目不斜视,一副陛下说了算的样子!

胡惟庸也自然不会站出来说话,这表明了就是皇帝陛下在给他们挖坑!

大家都知道,太子殿下在监国期间就派了人去观战不说,他朱元璋还就在雁门县‘督战’,这封奏疏是真是假,他还能不知道?

之所以在这里多此一问,无非就是等着他们说一句‘督办粮草补给本就是边镇县官的职责,用不着特别嘉奖’。

只要有人敢这么说,他朱元璋一定会说‘具体是怎么回事,你们还不知道,怕他升官到你们跟前来吗?’

到了那时候,想他叶青不升官都难!

只要他们不表态,他叶青这封谦虚的奏疏,就只有真的谦虚下去了!

现在想弄死叶青不可能,让他不升官倒也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可也就在胡惟庸如此盘算之时,孔克表立即就跳了出来,他抱着玉笏就是狠狠的一拜。

“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臣请求陛下,为雁门将士论功行赏!”

朱元璋见到这位个头比胡惟庸高大半个头,长相和个头都颇有孔子遗风的,孔子五十五世孙,瞬间就是放心了。

不仅如此,还满意的笑了笑道:“这是自然。”

“咱问的是,咱该如何奖赏雁门知县叶青?”

孔克表笑着道:“督办粮草补给,本就是边镇县官的职责,用不着特别嘉奖,但朝廷也该下诏表扬,命其再在雁门县连任三年。”

“年轻人心浮气躁,不能升得太快,应该多在地方上磨炼。”

孔克表就这么滔滔不绝的发表着他的言论。

他自然知道叶青的这封谦虚无比的奏疏,并没有说大实话,早在朱元璋回朝之前,观战将领就把真实的情况传了回来。

早在半个月之前,满朝文武就已经为他叶青那神鬼莫测的指战能力,以及雁门驻军的惊天战果所震撼了。

这都震撼了半个月,朱元璋才坐着马车赶回来。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