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4/5)
终于,鬼门出现在了少年身前。
通过改变鬼门的位置,使得原本立于鬼门外的少年,来到了「鬼门」内。
接下来,等鬼门关闭时,也就意味着少年由生向死的沉沦。
但这对于李追远想要追求的那种死得彻底的最高标准,还有一段距离。
李追远开口道:
「我已经做好一切准备,接下来,该换你来死了。
我答应你,这一劫我若是能活下来,我必然会将你重新复起。
我承认,我一直想要将你置于死地,想要彻底解决我的病情。
但我,不会以这种欺骗的方式来达成目的。
你很清楚,有些事,是现在的你无法达成的。
我的那些人,他们心里真正在意、关心的,是我,而不是你。
或许你的演技,可以骗过他们大多数人但你,
有信心骗过阿璃么?」
李追远交出了身体的控制权,让自己的意识下放。
下一刻,少年周身气质变得森寒冰冷,本体掌握了这具身体。
本体:
「废话真多。
要么,我和你今天一起死。
要么,我先死来争取你复苏我的一线微弱可能。
无需犹豫,我肯定选后者。」
此时,李追远已经来到了意识深处。
这里,依旧是李三江家。
李追远站在太爷家的坝子上,他目光上移,落在了二楼自己的房间大门。
这是本体的房间。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本体一直不务正业,他没有发动对这具身体的争夺战,除了偶尔去鱼塘里撒些鱼苗,绝大部分时间,他都待在那个房间里。
将自己记忆里的所有功法秘籍阵法风水等等的一切,进行反与升华。
李追远走上楼,来到露台,推开纱门,走入自己的房间。
书桌上,空空如也,后面属于阿璃的画桌,也只放着孤零零的一个画轴。
李追远走到书桌前,伸手,打开了一个抽屉。
「哗啦啦—.哗啦啦—.哗啦啦—」
一卷卷写着密密麻麻文字的草纸,不断从抽屉里飞出,渐渐在地上积了一摊,没过脚踝。
可这,好像还远远没到结束时。
这些草纸上记录的,都是自己所学所会的更进一步精华,是属于本体的智慧结晶。
李追远踩着厚厚的草纸垫子,来到了阿璃的画桌前,将那唯一的画轴打开。
「嗡!」
画轴被打开了,一路延伸至画桌下,然后继续卷出,一直到墙角,待少年手腕微微一颤,画轴绕了个弯,立起来开始继续转动。
这画,似乎根本就摊不完。
里面一幅幅所画的,皆是阵法、风水这类的新解,是本体领悟出来的崭新气象。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给李追远以充足时间,将这房间里的一切都看完。
那他整个人的实力,就可以得到一次全方位、无遗漏的明显提升。
本体过去的一切思索与感悟,都将化作滋养李追远的养分。
因为「学出同源」,这吸收条件与吸收效率,也将高得离谱。
如果不是身为「心魔」的自己与「本体」,处于天然对立面,其实就相当于李追远一直将部分「自我意识」留在脑海里,不断地进行融合学习。
不过,李追远并未弯下腰来捡起一张纸,也没有去细看画轴上任意一幅画。
特意跑上来扫一眼,就可以了,至少目前,还不是看书学习的时候。
李追远走出房间,下了楼梯,回到一楼客厅后,他走到柜子前,打开。
手电筒旁,有一把钥匙,李追远将它取出,走到地下室的那座铁门前。
「咔!」
门锁被打开,李追远将铁门推开,紧接着又摸到门后的开关绳,向下一拉:
「嘀嗒!」
漆黑的地下室,瞬间变得亮堂一片。
一张张长凳,如同大礼堂教室般,整齐排列,上面坐着,一排排的人。
「你到底,雕刻了多少?」
李追远自中间穿行走过,这里所有人,都静坐在长凳上,虽栩栩如生,却一动不动。
他原本以为,本体只会雕刻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也就是本体未来取代自己时,想要一并将他们也取代替换掉的对象。
但事实是,本体除了雕刻完了上述这些外,他还将整个思源村,凡是自己在现实里见过的人,
都雕刻了出来。
这明显不是推演出一线生机后,临时补造的。
而是在那之前,本体就都雕刻好了的。
是无聊么?
不是,本体不会这么无聊到拥有无聊的情绪。
本体,是在做一种实验。
而自己记忆最深刻的地方,就是本体挑选出的实验场地,也就是这个村子。
但本体的目标,显然不仅仅是这个村子,这个村子,还无法满足他的胃口。
李追远走到最深处时,在里面看见了一口棺材。
棺材很新,这是新雕刻出来的。
棺材盖盖着,没有打开。
但也不难开。
倘若将其开启,里面呈现出的,必是空空如也,不会有尸体。
但若是不打开,那就像是本体,还躺在里面。
好似老李家祖坟里挖出的那卷破草席。
在没将草席铺开前,谁都觉得里面有一具尸体,可当真的打开时,尸体又不见了。
换算到精神意识中,这很好理解,当自己觉得本体还在时,那本体就算是死了,还能因自己的认知而重新「回归」。
这也是李追远与本体约定好的,复起。
假如李追远不愿意遵守这一承诺,完全可以在事成之后,就立刻将这棺材打开,只要能瞧见里头的空荡荡,就能阻绝本体的再次出现。
李追远再次感慨,这种事,在自己的精神意识里,能变成可能。
但老李家那卷破草席,却是在现实中,将相似的一幕完全演绎。
李追远走回到地下室门口,站在了地下室外面。
少年拿着铁门上那把生锈的锁,对着铁门敲击。
「当当当当当当」
很快,地下室里第一个人站起来,走了出来,接下来是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
他们走出地下室后,有的去了东屋西屋,有的去了二楼。
后面出来的,则排着队,走下坝子,通过小径,来到村道。
沿着村道行进的同时,他们又不断脱离队伍,去往各自小径,去往村里一处处民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