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授官名单(2/2)
殿中侍御史里行,虽然地位远比不上三司或枢密院的案、房主事,但职权特殊,有风闻奏事、弹劾百官之权,并且是唯一一个新科进士入仕就能够成为“朝官”的差遣。
其他任何差遣,都是没资格上朝的。
文彦博眸光微闪,心中开始思量。
富弼此举,既有顺应欧阳修请托之意,更深层次的目的,恐怕是想阻止贾昌朝将陆北顾纳入掌控。
文彦博略一权衡,相比于对付赋闲在家的宋庠,眼下与富弼维持同盟共同应对贾昌朝更为重要。
而且此举于公于私都说得通,他便颔首道:“彦国思虑周全,陆北顾确合御史之选。”
王尧臣与曾公亮这两位执政对视一眼,见两位宰相意见已趋一致,便也不再有异议。
王尧臣道:“富相所言甚是,台谏确需新鲜血液,只是此举超擢过甚,需得寻个妥当理由上奏官家,以免物议。”
“理由现成。”
富弼淡然道:“陆北顾此前以《英雄论》驳斥夏使徐舜卿之谬论,已然彰显其风骨见识,可为‘才堪御史’之明证,且御史台如今空缺颇多,亟需补充,正当其用。”
富弼亲自提笔,将陆北顾官职和差遣的任命,从“将作监丞、枢密院在京房主事”改为“将作监丞、殿中侍御史里行”。
接下来,政事堂里的宰执们,又对其他进士的拟授官进行了讨论,其他进士的任命,也或多或少地进行了修改。
譬如按照正常授官惯例,赐五甲同进士出身的沈括,应该是守选等待官职任免的。
但是韩琦此前跟张方平沟通过,然后韩琦叮嘱了文彦博,让文彦博把沈括塞到盐铁司的胄案去任职,负责改良军械。
再譬如吕惠卿,按他的排名,应该外放到比较偏远的军、州,但曾公亮亲自出面帮他改成了位于靠近开封的真州,担任真州军事推官,方便曾公亮就近照拂。
类似的例子非常多,所以这份政事堂复审的名单跟吏部原本呈上来的名单有很大出入。
而这份名单虽然最终还需要官家御批,但按照官家的性格,大概率是不会驳宰执们的面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