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 458 章 比赛结束(1/2)

"比赛结束了,凶手厉长丰也抓住了,李堪也算是拿了冠军,这场京城之行也算是结束了。

杨昆派的驱魔师很快就赶来了,帮麻生一郎驱除了身上的魔气。

只是这魔气似乎不太一般,所以这个驱魔师要用不短的时间,赛场上人来人往的,当然不方便。

于是驱魔师跟着麻生父子去了他们的住处。

对此李堪并不在意,因为他相信那个驱魔师肯定会办好这件事的。

整个驱魔界里的人良莠不齐,但是这是杨昆派来的人,自然不是那些个学了一些皮毛就出来招摇撞骗的家伙能够相提并论的。

在赛场上,还是举行了一场捡漏的颁奖仪式,让李堪郁闷的是,就一个花环和一张荣誉证书。

不错,就是荣誉证书,哪有武术比赛这个的?连个奖牌都没有,甚至于冠军连奖金也没有。

“你办个比赛这么抠以后还会有人来参加吗?”李堪问一旁的张铮道。

“谁说他们比赛时为了钱来的?”张铮笑道,“在这种比赛里,只要你表现出色,不一定要拿冠军,自然会有人看上的,到时候打完了还愁没有钱花吗?”

张铮的意思,来参加这场比赛的人不是为了钱来的,而是为了声望,自身的名气越大,以后还会缺钱吗?

这次冠军是李堪,可是明显并没有人对他感兴趣,倒不是看不上他,而是李堪明显跟张家的张铮走得很近,而且还跟王家的一个远亲有些纠缠不休。

一个冠军而已,犯不着得罪两个家族。

只是他们多少有些惋惜。

每一场比赛,京城四大家族都会派人来看的。决赛的时候李堪打得那么出色,还把一个宗师之境的家伙给抓住了,足见李堪这人的过人之处。

只可惜这家伙跟王家张家走得近,他们也不好去拉拢。

虽然现在是热武器的时代,但是伸手高强的保镖等等还是很多大佬所需要的。

枪再厉害,总有打不中或者子弹打光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保镖那高的身手出面了。

而且一个拿枪的一旦被一个高手近身了,那么特手机的枪跟打光子弹我也没什么区别了。

“文武双全”

是社会大众,对一个人素质最高的评价。

文化素质,在当今社会,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受到教育和培训。

而武功技能就不一样了,许多人想练也不那么容易。

但也有很多人认为:热兵器取代了冷兵器以后,武功退出了战争糸列;中国传统上有:盛世兴文,乱世兴武。

当今是太平盛世,法制健全。

一个人有没有武功没所谓。

其实这种认识,错已!

大家都知道,在动物世界里的各种动物,无论能力大小,都尽最大努力去打造自己的武功。

为了有朝一日,碰到危险时,能保自己一命。

人是动物世界里,素质最高者,为何不去打造自己的武功呢!

中华文化悠悠五千年。是先有武文化,后才有文字文化。武术是我们的祖先在人类展进化过程中;在与大自然和动物斗争中创造和总结出来的技能。在人类没有文字产生前,这种技能已经在人群中传承。随着人类的展,冷兵器时代的开始,武术成了人类战争的重要要素,从而得到迅猛展。在冷兵器时代,武功是每个人必备或梦寐以求的素质。

热兵器时代开始,冷兵器时代结束,武功逐渐退出战争糸列。人们就开始对它逐步淡化了。

武术是我们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祖先遗留给后辈最宝贵的遗产,是中华民族展和总结出来,奉献给世界的;最具民族特色的瑰宝。继承和展武术运动,就是展中华民族文化。

武术的根本是:自我保护。它的每一种形式,招式的训练都是自我保护技能的打造。凡是活着的人,无论你生在乱世或盛世,也都需要自我保护。任何一种热兵器都轻易地战胜任何武功,但并不等于武功在热兵器时代,就一点作用也没有。因为热兵器不是所有人都能随便可以拥有;就是拥有了,也不是随便可以使用的。所以,警恶除奸、见义勇为、意外防护,都需要武功素质和技能作保障的。否则,锄强扶弱,匡扶正义,只能是一句空话。

武术除了自我保护的特色之外,还有较其他体育项目明显不同的特点。

武术有“拳打卧牛之地”

和“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之说。

意思就是说:武术的训练和表现不受天气、环境、场地、器材、对手等外在因素制约;也不受年令、性别的制约。

无论什么样的天气;无论室内、室外;无论男人、女人;无论是小孩、还是老翁;无论穷人、还是富人;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万人在一起。

都可以进行武术锻炼和比赛。

这是武术与其他体育项目的不同之处。

武术它还是一个人从小到老一生都能锻炼的项目。

在人类斗争过程中,当一个政权交替完成后。

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和统治,都不希望自己的臣民强悍如虎,难以驾驿,包括军队。

所以,就对所有能使臣民强悍的东西都进行打压。

这叫卸磨杀驴。

看读过故事的人都了解这些做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风渐渐懦弱,人的价值观渐失。

引至外敌有机可乘,进行入侵。

当受外敌侵略时,统治阶级就希望自己的臣民强悍如虎,抵卸侵略,就大力推广尚武之风,武功是一天一夕就可以练成的吗?

由于临急抱佛脚,就造成自己的政权被推翻。

历史上这么多的朝代更替就说明了这点。

这是制约武术展的主要原因。

要练好武功,并不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保障,只要找到一个好师傅,加上自己刻苦努力,就可以练就了。所以历史上的武术大师,绝大部分都是社会中下层人士,而这些人基本上文化水平也不高。由于文化水平的欠缺,至使他们无法总结、提升出一套糸统全面的理论。没有一套完整全面的理论指导,要大范围的推广,真的很难。

历史上,武功的传承方式是言传身教。就是这言传身教,就影响了武术运动的展了。你要全面普及武术运动,那里去找那么多的师傅?就算真有那么多的师傅,武林彦语中有这么一句:各师各法,各庙各菩萨,同师傅不同玩法。没有统一的认识;没有统一的标准。要大范围推广容易吗?不过,这正是武术的特点和吸引人的地方,同一种武功,有很多种不同的演绎及作用。

武术术语曰:三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武功,它不是一天一夕就可以练成的,也不是金钱、物质可以换到的。要练有所成,必需实实在在地流汗,甚至流血才能练成的。练武的单调和痛苦,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真正要成为武者,非强者不可。在当今这亨乐社会,又会有多少人愿意自讨苦吃呢!

很多尚武者感叹!

要找一个好师傅,真难!

的确,现在真正懂武术的人已经不多了。

当今的社会风气又是那么的功利,在利益、金钱面前,谁又能无动于衷呢?

所以,很多人见师傅的第一句话就问:学功夫,多少钱?

真的傻的太可爱了!

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用钱买的,如果将功夫卖钱的师傅,一定不是个好师傅。

文人卖字,武者卖武,是一种耻辱。

金钱,永远都买不到真功夫和好师傅的。

华夏有一句俗语:师徒如父子。

意思就是,师徒关系就如同父子关系,你要得到师傅的真传,你就必须象孝敬父亲一样孝敬师傅。

为什么外国人学练武术这么难?

因为文化差异太大。

他们父子感情都那么淡漠,要在师徒关系上投放感情,可能吗?

一个走出师门就毫无关系的人,你说那个师傅会把功夫的真谛传与你,除非你与师傅有缘。

别说外国人,现在华夏的年青人,也不大孝敬父母,所以,师徒关系也很差劲。

大凡主动踏入武门的人,都有英雄情结,强者风范。

练武不仅仅是强身健体那么简单!

练武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展;练武是一个人意志品质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打造;练武是除暴安良、警恶惩奸、见义勇为等英雄行为的保障。

一个人活在世上,最怕的是什么?

就是没有自信。

练武是自信心打造最好的方法之一。

身怀一身好武功,行走天下,他会怕什么?

一个满怀自信的人,有什么样的坎,他过不去?

有什么难,能绊倒他?

武功不仅仅是自我保护的技能,它是随身携带的一门技术。

俗语说:文穷武富。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