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 379 章 罪证(2/2)



此后玉玺珍藏在长乐宫,成为皇权象征。

西汉末王莽代权,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

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

太后怒中掷玉玺于地时,玉玺被摔掉一角,后以金补之,从此留下瑕痕。

王莽败后,玉玺几经转手,最终落到汉光武帝刘秀手里,并传于东汉诸帝。

东汉末,十常侍作乱,少帝仓皇出逃,来不及带走玉玺,返宫后现玉玺失踪。

旋“十八路诸侯讨董卓”

,孙坚部下在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从她颈下锦囊中现“传国玉玺”

,孙坚视为吉祥之兆,于是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

不料孙坚军中有人将此事告知袁术,袁术闻之,立即扣押孙坚之妻,逼孙坚交出玉玺。

后来袁术败死,“传国玉玺”

复归汉献帝。

有人认为在东汉末年孙坚得到的传国玉玺就已经是伪造的了

三国鼎立时,玉玺属魏,三国一统,玉玺归晋。

西晋末年,北方陷入朝代更迭频繁、动荡不安的时代。

“传国玉玺”

被不停地争来夺去。

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玉玺归前赵刘聪。

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玉玺;得玺,在右侧加刻“天命石氏”



后赵大将冉闵杀石鉴自立,复夺玉玺。

后冉魏乞求东晋军救援,传国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都建康(南京),这样,传国玺重归晋朝司马家。

在南朝,传国玺历经了宋,齐,梁,陈的更迭。

大隋一统华夏,传国玺遂入隋宫。

公元618年,隋亡。

萧后携皇孙政道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

此阶段还出现了几方“私刻”

的玉玺,包括东晋朝廷自刻印、西燕慕容永刻玺、姚秦玉玺等。

到南朝梁武帝时,降将侯景反叛,劫得传国玉玺。

不久侯景败死,叛乱被平定。

但侯景任命的侍中兼平原太守赵思贤却趁乱拿着玉玺潜逃到了广陵,被一个叫郭元建的人抢走了玉玺。

郭将玉玺献给了北齐的行台辛术,辛术再转献给北齐朝廷。

传国玉玺遂为割据黄河中下游的北齐高氏所有。

后来南陈取代了南梁,但是没有传国玉玺,怎么办?

好办,自己刻一个玉玺。

于是玉玺越刻越多,每个割据政权都宣称玉玺在自己手中,自己才是真命天子。

建德六年年正月,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亡北齐。

传国玉玺进入北周。

四年后,杨坚代周建隋,开皇九年,大隋灭陈后,重新统一全国。

那些私刻的“传国玉玺”

也就统统被大隋政府没收了。

唐贞观四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突然与皇孙政道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

唐末,天下大乱,公元9o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公元923年,李存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也随着到了后唐。

最后一个掌握“传国玉玺”皇帝是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他和后妃在宫里,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从此,“传国玉玺”神秘失踪,关于它的下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李堪收了这装玉玺的盒子,结果眼睛余光又扫到了一脸龙袍!

没错就是龙袍!而且这样式李堪特别熟悉,看清廷剧时,差不多戏服都是这样的,一时间李堪有点分不清自己是在异界还是在原来的世界了。

“真是大逆不道啊!”李堪毫不客气的吧龙袍也收了起来,无论是哪一件,那都是妥妥的死罪,这两件齐出,秦洪要是不死得透透的,李堪就跟自己儿子姓!

从御书房出来,李堪也不理会追过来的人,一跃上了房顶,煞有介事的踩着房檐儿往外疾奔。

“嗖~”熟悉的感觉,李堪知道是那弓箭手秦鹰放箭了,这玩意儿不能迎接。

“对了,还有你!跟我走!”李堪跟好奇这货是怎么伤到自己的,他躲过这一箭之后,跑到秦鹰身边,一巴掌拍晕他,扛起就走。

“住手!”之前那个叫小玉的姑娘,急忙拉住秦鹰的手想要把他夺回来,只是她哪里是李堪的对手,直接被带着离开了。

小玉急于救人,就不想松手,最后居然被带得飞了起来,随着李堪一起爬高上低,这下她更不敢松了。

其他士兵投鼠忌器,本来弓箭手都准备好了,这下他们也不敢出手了,怕伤到自己人。

“马呢?我的马呢?”李堪都跑出山寨了,现马不见了。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